在广州这座繁华的都市中,传统纺织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数字技术的渗透,一块布料从设计到成衣上市的旅程,如今已被极大地缩短。当人工智能邂逅历史悠久的纺织行业,一场创新与传统的碰撞,正悄然上演。
走进广州布匹交易市场的核心地带,这里汇聚了近3000家供应商,提供的面料产品种类高达近百万种。这里是国内纺织服装面辅料展销交易量最大的商场之一,吸引着国内外众多采购商、设计师和买手的目光。然而,传统的面料采购过程繁琐且耗时,直到近年来,科技的介入让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繁忙的市场里,年轻的档口老板小黄正熟练地操作着一台AI找布机,为客户解决寻找特定布料的难题。只需将一块小小的样布递给机器,其镜头便能迅速捕捉纹理特征,并在庞大的库存数据库中锁定匹配布料。而在几年前,这样的找布流程往往需要耗费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采购商需要走访多家店铺,反复比对色卡。
AI找布机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找布时间,还提供了布料的克重、色号等详细信息。小黄表示,自从他两年前开设布店,并在第二年引入AI找布机后,客户的寻布效率从原来的两天缩短到了两分钟。这种从“人找布”到“数据找布”的转变,不仅提升了业务效率,还让他成功将生意拓展到了国外。
AI技术的魔力远不止于此。在距离布匹市场仅3公里的一家时尚快反基地,服装设计师珂珂正借助AI助手,实现了“百款齐发”的设计奇迹。她告诉记者,过去每天最多只能开发2到3个款式,而现在,AI可以自动生成100多款当季服装。这款由科技公司研发的时尚大模型,将织物质感、花色晕染等复杂元素数据化,为设计师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那么,这些下游的海量需求是如何转化为生产端的精确指令的呢?记者走访了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研发的数字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全国70万台织机的生产情况。通过提供数字化服务,他们打通了纺织产业的全链条,从纺纱、织布到设计款式,再到成衣销售,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致景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李亚平表示,AI和大数据正在改变服装生产的规则。设计师可以在凌晨上传图纸,而智能工厂在上午就能进行排产。在“AI+数字化”的助力下,未来甚至可能实现1件起订、7天交付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这种生成式电商模式的设计成本比传统方式降低了10倍以上,预示着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