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在其官方网站上对旗下车型命名进行了调整,引发市场关注。具体而言,SU7车型的“小米智驾Pro”已被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而SU7 Pro和Max车型的“小米智驾Max”则改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原本宣传的“代客泊车”功能也悄然变为了“代客泊车辅助”。
这一系列变动的背后,似乎与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的最新动向息息相关。据公开报道,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期组织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汇聚了近60名来自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代表。
会议内容直指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关键问题,强调了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并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企业需严格履行告知义务,承担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一些车企过去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宣传上的“热炒”现象开始降温。例如,曾有车企使用“L2+”“L2.9”等不符合国家标准与国际惯例的等级宣传,导致消费者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误以为已经接近或达到自动驾驶水平。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这种误导不仅让行业陷入了“技术越先进,责任越模糊”的悖论,还因信息不对等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
小米汽车的此次更名,显然是对国家号召和行业标准的积极响应。此举不仅有助于消除消费者的误解,也体现了车企在面对技术升级和市场变化时,更加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消费者有望获得更加安全、可靠和透明的智能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