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行业逐步显露复苏迹象之际,蓝箭电子(301348.SZ)的股东及高管却在近期再度掀起减持浪潮,这是自公司2023年上市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减持行动。5月7日晚间,蓝箭电子发布公告,宣布其三股东及四名高管计划合计减持337.74万股,占总股本的1.68%,预计减持市值将达到约8011.15万元。
此次减持无疑再次引发了市场对蓝箭电子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作为昔日备受瞩目的“小巨人”,蓝箭电子如今却面临着封测行业三巨头的激烈竞争,其市场地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业绩与股价双重打击下,蓝箭电子似乎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根据公告,蓝箭电子的第三大股东上海银圣宇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公司总经理袁凤江、财务总监赵秀珍、董事会秘书张国光、监事李永新分别计划减持1.00%、0.19%、0.24%、0.13%、0.12%的股份。他们给出的减持原因均为个人资金需求。
事实上,这并非蓝箭电子股东首次密集减持。公司此前的一季报显示,上海银圣宇曾在2月10日减持了0.95%的股份;第六大股东广东比邻投资也大幅减持了2.04%的股份;第五大股东舒程则减持了0.49%。而在2024年三季报中,广东比邻投资和第九大股东深圳前海箭入佳境也分别减持了股份。
蓝箭电子的股价与业绩表现同样令人担忧。自2023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以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从高点84.24元一路跌至目前的23.74元左右。这一颓势与其业绩的大幅下滑密不可分。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下降2.00%;归母净利润5836.88万元,同比下降18.28%。进入2024年,公司业绩更是雪上加霜,一度由盈转亏,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为1511万元,同比下降74.1%。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略有上升,但归母净利润仍然亏损729万元。
蓝箭电子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坦言,公司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的挑战。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处于周期底部,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疲软,客户去库存阶段持续,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承压。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也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造成了压力,导致利润显著下降。
与半导体封测行业的龙头相比,蓝箭电子的竞争力明显下滑。2024年,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国内封测行业“三巨头”的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华天科技以28%的增速领跑。而蓝箭电子的技术先进程度不足,市场份额极低,在11家封装厂上市公司中排名垫底。半导体封测行业规模至关重要,只有订单量足够大,才能摊薄高昂的固定成本。然而,蓝箭电子目前的封装技术仍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第一和第二代传统封装技术,产品标准化和通用性程度较高,缺乏竞争力。
蓝箭电子在市场份额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封测行业的“三巨头”。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市场总额或达3300亿元,而蓝箭电子2024年的封测服务营收仅为3.53亿元,市场份额微乎其微。面对AI浪潮带来的封测行业大变局,蓝箭电子的技术和产品似乎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如今,蓝箭电子身处半导体周期的谷底,股东及公司高管的密集减持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封测行业的激烈竞争和AI浪潮的冲击,蓝箭电子能否在牌桌上坚持下去,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