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算法时代,信息茧房真的存在吗?专家热议算法与社会的共生法则

   时间:2025-05-09 16:23:1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下旬,三联书店迎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第七季“三联·新知大会”。此次大会以“算法的尺度:智能时代的共生法则”为核心议题,横跨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法律及经济等多个领域,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通过四场精心策划的跨界论坛,深入探讨了算法的本质及其对社会、法律、经济的深远影响。

4月23日晚,第二场论坛“算法炼金术:当代社会的隐形架构师”尤为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董晨宇与抖音内容策略运营经理李晓涵,就算法与信息茧房的关系、平台如何应对网络暴力与谣言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董晨宇教授提出,信息茧房的概念虽被广泛讨论,但其定义模糊且缺乏准确性,他更倾向于强调增强算法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算法的运行逻辑,从而促使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算法的治理与协商中。

董晨宇教授还分享了一项令人意外的发现,基于对头部和腰部网络红人的访谈,他发现这些平台创作者更关注如何吸引和维持观众的兴趣,而非算法本身的复杂规则。他解释说,流量并非完全由算法分配,而是由基础流、算法流、事件流和购买流共同构成,算法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并非决定性的。

李晓涵则从行业实践的角度,阐述了算法在信息爆炸时代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推荐算法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平台追求的是用户的长期价值,而非短期的点击量和停留时长。因此,算法需要在精准推荐与内容多样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她分享了抖音平台如何通过内容治理算法来识别和抑制不良流量,同时扶持优质的中长篇内容,鼓励用户通过搜索、兴趣设置和负反馈等方式,主动参与算法导航,实现社区共治。

在互动讨论环节,嘉宾们就算法是否会导致信息茧房等问题各抒己见。董晨宇教授指出,信息茧房的概念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真正的“茧房”更多源于用户自身的信息获取习惯和对公共事务的低兴趣度。他强调,信息茧房概念的流行部分源于其强大的解释力,但也可能将复杂问题过度简化,成为人们逃避责任和懒惰的借口。对于平台而言,提供多样性的信息更符合其商业利益。

嘉宾们还探讨了人类对新技术的复杂情感。他们认为,算法引发的担忧源于我们对信息交互方式颠覆性变革的恐惧。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算法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其每一个环节都映照着社会的影子。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态度面对算法,实现社会与算法的和谐共生。

据悉,本届新知大会的主题“算法的尺度:智能时代的共生法则”,源自三联书店即将推出的算法系列丛书。该丛书是国内首次系统性探讨算法与社会各领域互动关系的学术普及读物,由包括本次参与活动的一线学者在内的多位专家撰写。该系列包括四本专著,分别从法律、社会、技术和经济等角度全面解读算法对日常生活的多元影响,预计将于年中与读者见面。

大会期间,与会者不仅收获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见解,更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了对未来智能时代共生法则的深刻思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算法将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同时,本次大会也再次证明了三联书店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其在推动社会思想进步和文化繁荣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我们期待三联书店能够继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和学术著作,为公众提供更多思考与交流的机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