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尽管国内外众多品牌纷纷涌入,争夺这块蛋糕,但一些传统燃油车巨头如丰田、本田、奔驰、宝马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以丰田为例,尽管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但在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仅为29.5万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是惨淡。本田、宝马、奔驰等品牌同样面临着销量不佳的困境,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些拥有深厚技术底蕴和品牌知名度的车企,为何在电动汽车市场难以立足?
深入探究后,人们发现,问题或许并不在于这些车企的技术实力或品牌影响力,而在于它们对电动汽车市场的理解和应对策略。以丰田某款电动汽车为例,其设计上的种种“反人类”操作,让人大跌眼镜。
首先,该车的开门设计就让人倍感头疼。不同于其他电动汽车的隐藏式门把手,丰田的这款车型需要用户先按下一个位置不太明显的按钮,再伸手进去抠一下才能将门打开。这样的设计不仅繁琐,而且极易造成不便,尤其是对女性用户来说,长指甲很容易卡壳或受损。
进入车内后,麻烦并未结束。车内开门同样需要用户伸进去掏一个像手刹一样的机关,然后按住向上再推开门。这样的操作流程对于初次接触的用户来说,无疑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更有网约车司机为了方便乘客,不得不在门边贴上操作说明。
该车的驾驶操作也让人感到十分不便。转向灯被设计成了方向盘上的两个按键,打完弯后很容易忘记哪个是左哪个是右。而挂挡操作更是繁琐,需要用户先按一下圆形旋钮,再左右旋转两下才能切换挡位。这样的设计不仅操作复杂,而且缺乏挡位回馈,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极度不安。
在日常操作方面,该车同样存在诸多不便。储物空间的设计十分不合理,扶手箱竟然需要从后排掀起一个暗扣才能打开,前排主驾坐着几乎无法操作。而弹出的托盘空间又小得可怜,只能勉强放下几个手机。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对电动汽车空间优势的极大浪费。
更令人无语的是,该车的操作系统也设计得十分繁琐。主驾驶侧只有一个车窗升降按键,用户需要拨动下方的一个拨杆来控制其他车窗的升降。而仪表盘则复古到令人发指,又小又丑,仿佛是从80年代穿越过来的产物。
丰田等传统燃油车巨头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不佳,或许并非偶然。它们在设计上的种种不合理之处,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阻碍了其电动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这些车企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才能在这个领域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