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枣庄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两位饿了么外卖骑手的连续工作猝死情况,引发了社会对骑手收入与权益保护的广泛关注。
据相关报道,这两位骑手分别是46岁和47岁,他们在连续三天内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后不幸离世。死因均为呼吸心跳骤停,而在这高强度的工作期间,他们每天都要背负超过8小时的订单配送任务。在5月1日至3日的三天里,他们分别完成了48单、59单和70单,平均每单收入约为4.2元。
这两位骑手的家属透露,由于所在城市枣庄外卖订单量相对较少,为了维持生计,骑手们常常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尽管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9点,但实际上他们经常要工作到凌晨。平台在节假日和周末不允许请假,否则将面临罚款或取消全勤奖的处罚。即使在春节期间,骑手们也仅有一天休息时间。
更令人震惊的是,家属表示在骑手去世后,饿了么平台未能提供劳动合同和保险单。因此,尽管骑手们每月都被扣除260元的保险费,但当意外发生时,他们的家属却被告知这不属于工伤工亡范畴。
其中一位逝者的妻子还透露,她的妹夫同样是饿了么骑手,不久前也去世了。丧事尚未处理完毕,没想到五一假期刚过,她的丈夫也遭遇了同样的悲剧。
然而,饿了么方面此前曾发布公告称,过去一年公司投入超过2亿元用于加强骑手的用餐、劳动保护和生活福利等权益保障。特别是在4月底,饿了么还发布了《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明确表示将逐步推进取消超时扣款处罚,降低骑手的超时焦虑,推动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的转变。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令人对骑手的生存状态深感忧虑,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平台责任与骑手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如何在保障平台运营的同时,确保骑手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