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纪念日——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自然资源部发出预警,指出我国将面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挑战,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复杂。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已经成功构建了一套集卫星遥测、无人机低空观测与地面详细调查于一体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通过卫星遥测技术,我们可以初步识别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源。随后,无人机在低空进行更为精细的观测,进一步确认风险的准确位置和范围。最后,结合地面的详细调查,我们可以精确锁定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点,并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如北斗滑坡监测仪和泥位计等,使得我们能够实时监控地质灾害风险。北斗滑坡监测仪的测量精度甚至达到了毫米级,为地质灾害的精准预测和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建立了自动化监测台站,这些台站覆盖了超过7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台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张紧密的地质灾害防护网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