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此次风波源于数百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发起的集体退车行动。这一事件紧随“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之后,无疑为小米汽车的发展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5月7日深夜,小米汽车针对SU7 Ultra车型近期引发的两大争议——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变更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表述问题,发布了官方回应,并向消费者表达了歉意。然而,这一举措并未平息消费者的怒火,反而激发了更大规模的维权行动。
据报道,全国各地的小米SU7 Ultra车主自发组建了维权群,超过300名车主联合录制视频,要求小米汽车提供无损退车服务。部分车主甚至委托律师启动集体诉讼程序,希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小米汽车进行三倍赔偿。
面对这一波退车风波,小米汽车上海徐家汇店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同配置的小米SU7车型提车时间有所不同,其中最低配置车型需要等待长达7个月,而SU7 Ultra车型则是提车时间相对较短的款式。然而,对于消费者的退车要求,小米汽车方面给出的回应却是:可以协商取消订单,但定金无法退回。
杭州市民高先生作为小米SU7 Ultra的锁单用户,原本对小米汽车抱有极大的期待。然而,面对小米汽车近期的种种表现,他失望地表示不再愿意继续等待提车,并要求退还2万元定金。高先生所在的退订维权群已有39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希望退订的已付定金消费者,还有一部分是已经提车的消费者。
此次退车风波的根源在于小米汽车的一次更新。近日,小米SU7 Ultra车型更新了1.7.0车机版本,对车辆动力输出进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这一做法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小米汽车存在货不对板的问题。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小米汽车表示已暂停相关更新推送,并承诺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的质疑,小米汽车提供了限时改配服务,并赠送积分以示诚意。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教授认为,按照目前的汽车三包条例,除非涉及安全问题,否则消费者的退车要求很难成立。他指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对小米SU7 Ultra的整车功能影响并不大,且从法律法规来看,小米汽车有权选择不退车。然而,为了维护口碑,小米汽车可能会采取补偿措施。
上海创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查志贤则表示,如果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且没有宣传中所述功能,那么至少前舱盖部分是可以退换的。但是整车是否能退换则存在疑问,关键在于是否能认定为虚假宣传。如果不能认定,则需要车企和消费者协商解决。
面对这一轮退车风波,小米汽车的创始人雷军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自己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但同时也从朋友的留言中获得了前行的勇气和信心。雷军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小米SU7 Ultra挑战世界之巅的博文,并转引了一句令他感动的话:“伟大的梦想,从不止步于已知的边界。”
此次小米汽车的退车风波再次提醒了车企在市场营销中需要更加谨慎和透明。消费者的权益必须得到充分保障,任何虚假宣传或误导性信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小米汽车和雷军下一步如何安抚消费者、重建信任关系,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