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马汽车”)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业绩说明会,会上投资者的尖锐提问直接触及了公司的痛点,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未来的深刻讨论。
根据海马汽车发布的财报,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7.8亿元,同比下降了30.28%,归母净利润从上一年的亏损2.02亿元减少到亏损1.4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却从3.23亿元扩大到4.06亿元。进入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继续下滑,同比下降37.9%至2.68亿元,尽管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的亏损额有所减少,但季度营收规模已远远落后于头部新能源车企。
在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们的问题直指要害。有投资者指出,海马汽车自上市以来在二级市场融资约45亿元,但分红却寥寥无几,质疑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更有投资者直言不讳地询问公司何时会破产重组,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业绩目标。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海马汽车管理层表示,公司正在“聚焦主业,蓄力转型”,并强调了四大发展方向:扩大出口规模、拓展代工合作、推进氢能汽车等新产品的开发、优化资产配置。管理层特别提到了海南自贸港氢能生态建设,表示公司已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和七座纯电车型,但具体规模和盈利情况并未透露。
然而,投资者们对于海马汽车的转型进展并不满意。有投资者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50%,电动化已成为行业门槛,而海马汽车却还在电动化上“摸不着门道”,质疑其如何参与下一轮的智能化竞争。更有投资者用《红楼梦》中的警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来讽喻公司转型的迟滞,并直接发问:“真要到破产退市再做出改变吗?”
对于投资者的连番责问,海马汽车管理层表示,公司正在尽最大努力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进行转型,但并未给出扭亏的明确时间节点。同时,备受争议的智行盒子项目再次成为焦点,投资者质疑其商业化前景,公司则回应称已取得量产许可并完成小规模验证交付,将“聚焦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
投资者们还对公司的新业务马邦出行表示了关注,询问其未来发展模式和资源投入规划。海马汽车表示,将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优势,未来向郑州等地复制模式,但同样未提及具体时间表和规划。
这场业绩说明会不仅暴露了海马汽车在转型期的阵痛,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的担忧。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行业分水岭到来之际,海马汽车既缺乏规模效应来支撑研发投入,又面临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其押注的氢能赛道虽然具有战略前瞻性,但商业化进程却远落后于纯电领域。在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双线作战或将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资源消耗。
如何将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仍是海马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