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希迪智驾:矿山自动驾驶领头羊,缘何陷入亏损与技术争议漩涡?

   时间:2025-05-14 21:12: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希迪智驾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意在争夺“矿山自动驾驶第一股”的宝座。尽管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但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持续三年的亏损超过10亿,资金压力显著。

希迪智驾成立于2017年,由香港科技大学知名教授李泽湘创立。李教授在科技领域具有深厚的背景,不仅创办了希迪智驾,还成立了固高科技,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他还创立了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该基地成功孵化出大疆等60余家硬科技企业,李教授因此被誉为“大疆教父”。

希迪智驾以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的身份进入市场,产品覆盖矿山、物流、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公司专注于矿山场景的开发,推出了“纯视觉+车路协同”技术方案,矿卡成为其核心产品,收入占比超过60%。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希迪智驾在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30%。

然而,矿卡行业的市场规模有限,限制了希迪智驾的未来发展潜力。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矿山自动驾驶市场将释放超过600亿元的改造需求,但自动驾驶矿卡的市场份额仅为13亿元。矿卡的使用寿命较长,更新换代周期长,加之矿区改造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使得矿区对矿卡的更新换代需求不高。

从财务数据来看,希迪智驾的经营状况堪忧。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1亿元、1.33亿元和4.10亿元,但净利润持续亏损,分别为-2.63亿元、-2.55亿元和-5.81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达到10.99亿元。公司的毛利率也较低,仅为24.7%,远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公司的一般行政开支大幅增长,从2022年的0.6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01亿元,增幅达到336%,占到了总营收的73.3%。

希迪智驾在下游客户面前的议价能力较弱,也是造成亏损扩大的重要原因。公司的矿山客户多为国企和地方平台公司,议价空间有限。2024年,公司自动驾驶矿卡的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更是长达147天。在议价能力持续缺失的情况下,希迪智驾的商业模式能否实现盈利仍存疑。

希迪智驾在竞争力上也存在短板。公司以“车路协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路线为核心,在矿山自动驾驶领域形成差异化定位。然而,其技术路线依赖路侧基建,导致材料及加工成本占总成本的超80%,显著高于采用激光雷达主导方案的竞争对手。同时,在矿区扬尘、低光照、夜间作业等场景中的可靠性与竞对存在差距。公司将技术重心锁定在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整体增量空间有限,且定制化方案成本不低。

在估值方面,希迪智驾也面临挑战。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红杉资本、百度风投、联想控股等头部机构都是其股东。公司通过多轮次、小额度融资逐步推高估值,2024年2月,公司进行了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90亿元。然而,与行业可比公司及财务数据相比,其估值畸高问题已引发市场担忧。在自动驾驶赛道融资退潮、技术路线争议加剧的背景下,希迪智驾面临“击鼓传花”式的资本困局。

除了估值问题外,希迪智驾在内控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创始人李泽湘通过复杂的多层架构控制公司股权,这种架构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认定不透明,触发上市审核风险。

希迪智驾在冲击港股“矿山自动驾驶第一股”的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资金压力、技术竞争、估值问题和内控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