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收购计划,将以6.6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简称“即墨黄酒”)。这一举动在啤酒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外界普遍认为,青岛啤酒此举意在通过多元化布局,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淡季亏损问题。
即墨黄酒,作为黄酒北宗的代表,创立于1949年,素有“南绍兴,北即墨”的美誉。尽管其规模相较于黄酒行业的头部企业如古越龙山尚有一定差距,但其近年来展现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却不容小觑。2024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高达38%。这样的增速,无疑为青岛啤酒的收购计划增添了不少吸引力。
然而,青岛啤酒的这次收购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从业务层面来看,青岛啤酒可以通过收购切入黄酒细分市场,扩大营收,同时利用即墨黄酒的旺季来弥补自身淡季的亏损,但资本市场对此次并购却显得较为谨慎。有投资人士指出,无论是工艺、用户运营还是跨品类管理,青岛啤酒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若黄酒业务增长不如预期,还可能拖累青岛啤酒的整体ROE表现和现金流。
青岛啤酒近年来确实陷入了“中年焦虑”。其增长引擎熄火,高端化进程受阻,国际化同样不顺。2024年,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321.38亿元,同比减少5.3%;净利润43.45亿元,同比增长仅1.81%。同时,其主品牌的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也出现了下滑。这一系列数据,无疑为青岛啤酒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这样的困境,青岛啤酒选择通过收购即墨黄酒来寻求突破。然而,黄酒市场本身盘子不大,地域性强,溢价低,这些特点都为青岛啤酒的整合和市场教育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尤其是在北方市场,黄酒的消费场景较为单一,与青岛啤酒的主要消费场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高效整合资源,改变消费者固有认知,开展市场教育,将成为青岛啤酒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即墨黄酒虽然在山东省内市占率较高,但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扩张,难度极大。黄酒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古越龙山等头部企业已深耕市场多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市场地位。因此,即墨黄酒想要在全国市场脱颖而出,必须形成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对于青岛啤酒而言,这次收购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能否通过这次“啤黄联姻”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全年销售稳定性的提升,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青岛啤酒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如何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