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互联网大厂贪腐案频发,海淀法院披露:七成涉及大厂,涉及多部门

   时间:2025-05-15 23:00:5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则关于互联网企业内部贪腐问题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海淀法院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互联网大厂内部人员贪腐案件占比竟高达七成,这一数字令人咋舌。

详细查阅海淀法院发布的《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犯罪案件白皮书》后,这一数据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从2020年至2024年,海淀法院共审理了350件非国家工作人员贪腐犯罪案件,其中涉及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的案件有127件,占比约36%。这些案件涉及的罪名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涉案金额高达3亿余元,且近三年的案件量呈现回涨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127件案件中,互联网“大厂”内部人员贪腐犯罪案件数高达93件,占比73%,犯罪金额共计1.84亿余元,占比60%。这意味着,大型互联网企业内部的贪腐问题尤为严重。个案平均犯罪金额更是达到了197万余元,显示出贪腐行为的严重性。

从部门类型来看,贪腐案件涵盖了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其中,业务部门如采购销售、产品规划、渠道运营等直接接触和管理平台用户、从事产品运营推广的部门,贪腐问题更为突出。涉及业务部门的贪腐案件共有104件,占比高达82%。

从人员身份来看,贪腐案件的被告人呈现出中青年化、职级中层化的特点。案件涉及的203名被告人中,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年龄在18岁至45岁的被告人占比高达91%。大部分案件被告人所任职务为部门经理、总监、主管等具有一定管理职权的职位,此类案件占比62%。

在犯罪金额方面,“数额巨大”的案件占比高达43%。其中,职务侵占罪的犯罪金额最高,共计1.63余亿元。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挪用资金罪的犯罪金额也分别达到了1.02余亿元和1200余万元。还有7件案件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罪名,犯罪金额为2700余万元。

从判决情况来看,海淀法院在审理这些贪腐案件时,追赃挽损效果较好。127件案件中,有69件案件的被告人在审理阶段完成了全额退赃退赔,35件案件被告人部分退赃退赔,审理阶段全额追赃挽损率达54%,追赃挽损金额共计9400余万元。在刑罚判处方面,法院综合考虑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犯罪金额、对被害单位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互联网企业内部贪腐犯罪的手段往往与技术紧密结合,利用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手段更为多样、隐蔽。例如,在受贿型案件中,被告人既有传统的受贿方式,也有为他人在平台入驻、内容评级等事项中提供便利,收受他人钱款的新型贪腐方式。在职务侵占犯罪中,被告人则通过虚假交易刷单骗取平台补贴款和优惠券,虚增、篡改后台业务数据骗取平台奖励款等新型手段侵占公司财产。

互联网平台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虚拟财产也成为贪腐犯罪的新载体。在127件案件中,涉虚拟财产贪腐犯罪案件共15件,犯罪金额共计3365万余元。这些虚拟财产如流量、虚拟币、点券等,因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通渠道和变现规则,被赋予了经济价值,使得贪腐犯罪的不法获利突破了实体限制。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贪腐案件:韦某职务侵占案中,被告人韦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其实际控制的公司与被害单位签订虚假合同,侵占公司财物979.2万元;高某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中,被告人高某某作为餐饮专家,收受供应商巨额贿赂1000余万元;郭某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中,被告人郭某某作为短视频平台主播运营人员,索要、非法收受主播行贿款300万元;苑某某、柴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中,被告人苑某某和柴某私自修改代理商进货数据,违规发放折扣券,收受代理商贿赂。

这些案例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互联网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贪腐问题,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