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车主分享了他从北京自驾到青岛的700公里长途实测经历,对比了驾驶15万级别的比亚迪海豚电动车与日产轩逸燃油车的不同体验,为众多在电车与油车之间犹豫不决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参考。
车主在文章中坦言,他对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感到惊叹,但同时也承认,在长途、高速和突发状况下,电动车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验证这些观点,他选择了一场真实的自驾之旅作为测试。
在这场实测中,车主驾驶比亚迪海豚,而他的朋友则驾驶同样价位的日产轩逸。两者从北京出发,一路向青岛进发,途中对各种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对比。
关于电动车是否省钱的问题,车主给出了详细的账本。从百公里成本来看,电动车确实具有显著优势,家用慢充仅需约7元,高速快充也仅为25元左右,相比之下,燃油车如轩逸的百公里油费接近50元。然而,车主也指出,电动车的购置税虽然免了1.5万元,但贬值速度更快,保值率比燃油车低10%-15%,3年后差价接近2万元。快充费用高、找充电桩麻烦以及充电等待时间等隐性支出也不容忽视。
在驾驶体验方面,比亚迪海豚的起步快、加速灵敏给车主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适合城市道路。但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略轻,风噪胎噪较大,整体稳定性稍逊于轩逸。轩逸虽然加速不如海豚激进,但方向盘更有“路感”,高速行驶稳定性更强,让车主在长途驾驶中更加安心。
充电设施的不完善是车主在长途驾驶中遇到的最大痛点。他提到,有一次导航推荐的充电桩坏了,旁边还有三辆车在排队等待。他不得不临时绕行15公里才找到一个可用的快充桩,并等待了20分钟才轮到自己充电。电动车充完电后电池温度上升,还需要热管理系统运行一段时间,进一步延长了等待时间。相比之下,燃油车在加油站加油几乎不需要等待。
在对比了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各种性能后,车主得出结论:没有“更好”的车,只有“更适合”的车。他认为,电动车适合日常通勤距离在50公里以内、有固定车位可以安装家用充电桩且不频繁跑长途的消费者。而燃油车则更适合需要频繁跑高速、长途、住在老旧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或在寒冷地区生活的消费者。
车主在文章中呼吁消费者不要盲从任何一种趋势,选车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用车场景和生活方式。他认为,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虽然惊人,但在充电设施、续航能力、冬季性能和保值率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时间去补齐。
最后,车主针对15万预算的消费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你是城市通勤族,电动车确实很香;但如果你有长途需求,燃油车仍然是目前最稳妥的选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测经历,帮助更多消费者做出理性的购车决策。
你会如何选择?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