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B站上的弹幕与评论区被一系列独特的表情符号及“mygo”等不明所以的台词所占据,这股风潮源自2023年的一部少女乐队题材动画《MyGO》。这部动画不仅在日本本土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中国引发了长达两年多的热潮,成为年轻群体间交流的新“社交货币”。
《MyGO》是日本Bushiroad公司推出的2.5次元少女乐队企划的一部分,该企划涵盖了动画、游戏及由声优组成的真人乐队等多种形式。通过动画和梗图的广泛传播,《MyGO》在中国的人气飙升,迅速成为最具吸金能力的动漫IP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年的《孤独摇滚》到2023年的《MyGO》,再到2024年的《少女乐队的呐喊》以及刚刚结束的《颂乐人偶》(《Ave Mujica》),日本动漫行业连续四年都有少女乐队题材爆款产出,其收益远超传统动漫IP衍生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MyGO》的爆火并非偶然。这部动画在推出时采取了大胆的策略,一次性放出前三集,凭借其出色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剧情以及优质的原创音乐,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名梗如“为什么要演奏春日影”、“组一辈子乐队”等随着二次创作迅速出圈,成为不同圈层的通用语言。
Bushiroad公司的一系列操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B站,尽管需要开通大会员才能观看番剧,但Bushiroad通过官方账号一次性放出多集正片,并允许主播与粉丝一同追番,进一步提升了热度。他们还顺应中国粉丝需求,优化了中国市场的物料和渠道,如提供中文歌词翻译、宣布追加中国公演等。
与传统动漫产业不同,2.5次元企划的核心在于跨媒体共创。从一开始就规划好现场演出、漫画、小说、游戏等多种形式,动画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在《MyGO》和《Ave Mujica》所在的BanG Dream!企划中,声优演奏乐器本身就是一种“逆输入”,即声优本人的特质被用来塑造虚拟角色和情节。
这种运营模式更像是日本养成系偶像的延伸,动画在其中扮演着向粉丝介绍成员人设的团综角色。官方账号放出动画集数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配合即将举办的公演,为粉丝的情绪找到宣泄口。各种媒介互相补充和协作,是2.5次元企划的普遍特征。
虽然在国内,这套运营模式尚显新奇,但在日本,2.5次元运营模式早已发展成熟。其最大的推动者便是促成邦邦企划成立的LoveLive!企划。LoveLive!通过杂志读者投票决定歌曲C位的方式,虽然起初并不被看好,但随着动画的播出,人气急剧飙升,成为可以与AKB48分庭抗礼的新型偶像。
然而,2.5次元企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需要频繁进行线下演出,对声优的依赖性增加,声优的健康状况及活动情况直接影响到企划的发展。不同媒介版权方的利益分配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尽管如此,随着《MyGO》和《Ave Mujica》等作品的成功,2.5次元企划正逐渐受到业界的重视,未来或将迎来更多类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