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苹果计划允许欧盟地区的用户在其iPhone、iPad及Mac等设备上,将默认的语音助手Siri更换为其他选择。这一变动由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和Drake Bennett率先报道,预示着苹果在语音助手领域的策略将发生重要调整。
欧盟一直以来都是推动科技领域反垄断的先锋,此前已成功促使苹果在iPhone上采用USB-C接口,并开放应用侧载。去年生效的《数字市场法案》更是直接针对包括苹果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巨头,旨在打破市场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安卓、鸿蒙、iOS等操作系统的头部厂商目前均未允许用户更改默认语音助手。语音助手作为产品的基础功能,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苹果此次妥协,除了受到欧盟反垄断政策的影响外,Siri自身的体验问题也不容忽视。
自2010年苹果收购Siri公司,并将其作为内置功能引入iPhone 4S以来,Siri曾一度成为手机语音助手领域的先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小米、三星等品牌的语音助手逐渐崛起,Siri却显得力不从心,用户体验有所下滑。
Siri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据报道,苹果内部对于Siri的发展方向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人主张Siri应专注于搜索功能,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Siri应发展成为多任务型助理。这种内部分歧导致Siri的发展资源被空耗,进展缓慢,最终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
Siri原团队的目标本是整合电商平台,提供多场景交互服务,但在被苹果收购后,由于禁止与外部公司合作,Siri的功能逐渐萎缩。加之苹果内部对于AI技术的怀疑态度,使得Siri在AI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苹果早在2014年就认识到了AI的重要性,并收购了数十家AI企业,但在实际应用中,苹果却显得保守。据称,苹果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对AI持怀疑态度,认为AI风险巨大且回报有限,因此不愿意投入过多资源。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iri的发展。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华为、荣耀等手机厂商纷纷为语音助手接入了先进的AI技术,以提升对用户语义的理解和生成内容的准确性。而苹果在AI领域的投入却显得不足,导致Siri在与其他语音助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面对Siri体验下滑的问题,苹果终于开始采取行动。据报道,苹果管理层已要求工程师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开发Siri功能,并禁止将ChatGPT等外部模型融入最终产品。同时,苹果还进行了Siri团队的重组,引入了新的工程负责人Mike Rockwell,并从Vision Pro软件团队调来了多名得力干将担任管理人员。
然而,即使苹果已经认识到了Siri的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但要想在短时间内重振Siri的雄风并不容易。据称,苹果计划将Siri的“双脑”系统统一为单一架构的LLM系统,但这一过程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在升级版Siri上线前的空档期,谷歌和亚马逊的语音助手有望趁机扩大市场份额。
欧盟要求苹果允许用户更改默认语音助手的决定无疑给苹果带来了压力。尽管苹果在其他主要市场如中国和美国等尚未面临类似要求,但Siri在这些市场的基本盘仍需巩固。苹果需要统一内部意见,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并更加关注用户需求,才能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苹果还需改变其过于自我的思维方式,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语音助手,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