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蔚蓝的海域上,一枚承载着科技梦想的火箭划破天际,将四颗低轨数据采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5月19日下午,由烟台海阳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的托举下,成功完成了此次海上发射任务,将“天启星座”的第34至37星送入850公里高度、45度倾角的近地轨道。这是海阳完成的第16次海上发射壮举,至此,已有93颗卫星在海阳的助力下翱翔太空。
此次飞行试验不仅是火箭性能的一次重要验证,更是对海阳商业航天产业链成熟度的一次全面检验。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通过此次任务,进一步证明了其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发射场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同时,火箭、卫星、发射与保障、测控、发射船等系统的协调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这四颗卫星在入轨后,将利用推进系统完成在轨布相,形成相邻两星相位间隔90度的布局,并将轨道高度提升至900公里,标志着“天启星座”一期全球组网工作的圆满结束。届时,该星座将能为全球范围提供数据采集服务,填补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区域,如海上、空中及偏远地区的物联网络接入空白。
在商业航天领域,海阳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布局,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近年来,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支持政策和行动计划,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海阳依托我国首座海上火箭发射母港,精心规划了6公里长的商业航天产业带,积极抢占商业航天的“蓝海”市场。2024年,东方航天港组织的海上发射任务占全国全年火箭发射次数的近十分之一,彰显了其在国家航天发射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海阳的航空航天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26个项目落地东方航天港产业园,总投资额高达275亿元,实现了“火箭上天、产业落地”的阶段性目标。这些项目涵盖了火箭制造、卫星研制、配套集成及应用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火箭链—卫星链—文旅链”的全产业链布局。海阳对商业航天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随着火箭发射的频繁进行,海阳这座滨海小城逐渐成为了“追火箭”的热门打卡地,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航天科普馆)成为了游客们的新宠,这里不仅可以观看真实的火箭发射船和火箭组装流程,还能参观60余项高科技展览,让游客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星际穿越”的浪漫之旅。据海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接待游客超过万人,各景区共接待游客超10万人,海阳航天文旅板块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海阳的商业航天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也为航天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航天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热情。海阳的航天文旅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