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博世集团,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巨擘,近日发布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报告,揭示了在全球汽车行业波动中的生存状态。从火花塞到智能驾驶系统,博世几乎囊括了汽车制造商所需的全部组件,然而,面对行业的剧烈转型,这家百年老店也未能幸免于业绩的波动。
数据显示,博世的智能出行业务,即其主要的汽车相关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55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556.5亿元)的销售额,但这一数字与去年相比下降了0.7%。更为严峻的是,其息税前利润率从2023年的4.4%下滑至3.8%,明显低于集团的整体平均水平。博世的四大业务板块——智能出行、消费品、工业技术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共同贡献了90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373.8亿元)的全年销售额,但同样遭遇了1.4%的下滑。
利润方面的降幅更为显著,2024年的息税前利润仅为3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3.1亿元),与2023年的48亿欧元相比,下降了35.4%,即减少了1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38.4亿元)。息税前利润率也从上一年的5.3%降至3.5%。面对这样的业绩,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坦诚地表示,今年的整体形势难有大的转机,但公司仍希望能在2025年实现1%-3%的自然增长。
博世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汽车行业需求的疲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电动化转型的高投入。尤其是其核心的智能出行板块,受到全球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息税前利润率仅为3.8%。尽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2024年实现了约2700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约2%,但全球范围内,欧洲和美国的汽车销量都在下滑,导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下降约2%。
在供应链不稳定和高通胀压力的背景下,博世的核心业务增长受到限制。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竞争的加速,车企越来越多地涉足上游产业链,供应商与车企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马库斯·海恩指出,垂直整合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对于供应商而言,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博世需要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创新被视为博世打破市场壁垒的关键。2024年,博世在前瞻性投资上投入了近130亿欧元,其中包括51亿欧元的资本支出和78亿欧元的研发支出。在中国市场,博世在苏州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专注于新一代电驱产品、智能制动系统和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
尽管短期内转型成本对利润造成了拖累,但博世管理层表示,这些投资将确保公司在智能出行和能源技术领域保持全球前三的地位。为了保持利润水平,博世还在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研发效率,并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来精简投资组合。在过去一年中,博世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全球员工数量减少了近3%,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
中国市场对于博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蒂凡·哈通表示,中国市场是博世最大的市场之一,如果不进入中国市场,很难在汽车行业立足。博世希望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业务中都能做到前三名,包括汽车零部件、消费品、工业技术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等。在关键的智能出行领域,博世正在加速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以应对来自华为、Momenta等本土供应商的竞争。
博世创投也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初创企业投资,积极吸纳前沿技术,进一步强化本土化创新能力。在中国市场,博世创投投资了多家领先企业,如驭势科技、主线科技等,这些投资不仅有助于博世获得前沿技术,还能快速嵌入本土供应链,加快市场落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