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近期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交易,OpenAI宣布以惊人的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68亿元)收购了由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创立的硬件创新企业io Products。美国知名商业媒体《商业内幕》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认为OpenAI此举意在拓展其AI技术的分发渠道,从而更广泛地触达用户群体。
《商业内幕》指出,当前生成式AI的竞争已进入全新阶段。早期的竞争焦点在于谁能开发出最顶尖的AI模型,但如今,这些模型间的性能差异已逐渐缩小。因此,未来的胜负将更多地取决于分发能力,而非单纯的技术优劣。
对于OpenAI而言,让用户能够轻松地使用ChatGPT及其他AI产品至关重要。若缺乏直接的用户联系,这些产品的使用率和影响力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不得不依赖成本高昂的间接方式触达用户。艾维,这位曾设计出科技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分发工具——iPhone的设计师,在离开苹果后,创办了io公司,一家专为AI时代打造的新型硬件企业。
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传统的分发格局或将迎来变革。未来,人们或许将佩戴内置AI聊天机器人的智能眼镜,meta、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均在此领域布局。智能夹子、智能衣物等创新方式也可能成为AI分发的新途径。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任何创新形式都不容忽视。
对于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而言,他显然不希望谷歌、meta或苹果成为其与用户之间的“拦路虎”。因为这些科技巨头可能会要求高昂的分发费用。例如,马克·扎克伯格就曾对苹果从其应用中抽取高达30%的佣金表示强烈不满。谷歌每年也需向苹果支付约200亿美元,以确保其搜索引擎能在iPhone等苹果设备上分发。
面对这样的困境,奥特曼显然不愿将OpenAI通过iPhone平台上的ChatGPT付费应用赚取的收入中的30%拱手让给苹果。因此,聘请艾维这位iPhone的缔造者来打造OpenAI自己的硬件设备,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奥特曼和艾维在宣布合作时表示,为了实现开发、设计并制造一系列新产品的宏伟目标,他们决定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尽管硬件开发过程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但相比于向其他科技巨头支付高昂的分发费用,这无疑是一个更为划算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这将使OpenAI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并与用户建立直接的联系。
与OpenAI相比,谷歌在分发渠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支持着超过30亿台设备,谷歌正在这些设备上重点展示其Gemini AI聊天机器人服务。谷歌还拥有数百万台Pixel手机和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正在将Gemini AI整合进这些设备中。同时,谷歌浏览器Chrome作为其设备的默认浏览器,也将在本周的开发者大会上展示Gemini的深度集成。这样一来,每天将有超过10亿用户看到Gemini,并可能选择使用这个聊天机器人,而非ChatGPT。
谷歌的这种强大分发能力是创业公司所梦寐以求的。如果OpenAI真的想与科技巨头竞争,它迫切需要艾维打造的新设备以及其他多样化的分发渠道来支撑。因为只有当大量用户频繁使用AI时,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优化和提升。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曾提出的“牙刷测试”理论同样适用于AI领域:如果产品不能每天至少被使用两次,那么其成功的可能性将大打折扣。
通过频繁的使用,AI公司能够收集到大量关于用户行为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产品的更新迭代,在生成式AI时代更是对开发新的AI模型和相关产品具有极高的价值。在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训练新模型,也可以用于微调和其他AI开发技术。因此,对于OpenAI而言,拥有丰富的分发渠道并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频率,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