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神舟二十号乘组指令长陈冬于近日引领了一场历史性的太空探索。在5月22日的首次出舱活动中,他率先从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步入无垠的星海,这标志着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利用该节点舱进行出舱作业。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捕捉到了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画面中,陈冬身着航天服,坚定地迈出舱门,背景是深邃而神秘的宇宙,地球的身影隐匿在这片黑暗之中。这一幕,由新华社记者厉彦辰定格为永恒。
节点舱,这一呈球形的关键结构,不仅是连接来访舱段和飞船的重要枢纽,更是实现空间站构型变换的核心。在空间站建设的历程中,前四次出舱活动均借助此舱完成。然而,自2022年7月问天实验舱发射以来,其气闸舱成为了航天员出舱的新通道,承担了神舟十四号至神舟十九号所有乘组的出舱任务。巧合的是,陈冬也曾是首位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的航天员。
此次,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再次将焦点聚集于节点舱。在机械臂的高效辅助下,航天员们穿梭于舱外,执行着复杂的任务。他们先前往作业点取货,再将其安装至指定位置,整个过程流畅而高效。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员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卓越成就。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李志海介绍,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均具备完整的航天员出舱功能。此次选择使用节点舱出舱,是基于任务需求的考虑。他强调:“这是空间站建成后首次使用节点舱出舱,我们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验证,为后续出舱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舱活动还实现了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的首次关联耦合实施。李志海进一步解释说:“这是对在轨组装建造模式的一次尝试和探索。我们为此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复核、验证和仿真,确保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拥有3个出舱口,其中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能够支持实验载荷的自动进出舱。此次出舱活动不仅是神舟二十号乘组的首次出舱,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第20次出舱。这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就,无疑将激励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向前迈进,探索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