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我国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入轨,开启“天算”新时代!

   时间:2025-05-14 20:03:0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5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迎来又一里程碑事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太空计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发射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由12颗计算卫星组成,采用了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这些卫星搭载了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星载智能计算机和星载高速路由器等先进设备,实现了算力上天和在轨组网,每颗卫星都具备太空计算和太空互联的能力。

这一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为全球提供了强大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它将完成太空计算系统的建链、组网、成云等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和应用,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的新篇章。

据研发团队介绍,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的发射成功,不仅实现了全球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更为未来构建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奠定了基础。这一计划将极大地提升卫星数据应用的质量、效率和空间,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

专家指出,随着巨型星座组网成为全球航天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地面指令-卫星执行-传回地面的模式已经面临挑战。太空计算卫星能够实现在轨自主采集、分析和决策,这将大幅提升卫星数据的应用效率。例如,基于强大的天基计算和互联互通能力,传统卫星的数据采集到信息服务的周期可以从月级、周级或天级大幅缩短至秒级。

太空计算卫星在科学探索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作为太空智能中枢,支持海量深空探测数据的实时在轨计算与处理,助力深空探测任务的计算需求和任务规划的动态优化。

除了计算和互联能力外,此次发射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还配置了对地遥感载荷以及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器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将为地球观测和宇宙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星算”计划得到了全球首批54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他们携手共同构建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全球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生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