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天眼”探秘银河系:罕见掩食脉冲星现身!

   时间:2025-05-23 09:37:3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的银河系深处,一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天文发现震撼了国际天文学界。借助“中国天眼”这一顶尖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成功探测到了一颗极为罕见的掩食毫秒脉冲星,编号为PSR J1928+1815。

PSR J1928+1815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运行轨道上有一个伴星,该伴星的质量远超常规掩食脉冲星的伴星,且脉冲星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这一发现由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韩金林团队完成,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标志着中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

韩金林介绍,掩食脉冲星对于理解恒星演化、致密星吸积以及双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双星系统中,质量较大的恒星会先演化成密度极高的致密星,如脉冲星或黑洞,而质量较小的伴星则会因物质被致密星吸积而体积膨胀。在特定条件下,双星会共同演化,形成公共包层,这一过程对于研究双星系统的最终命运至关重要。

然而,公共包层演化后产生的特殊双星系统存活时间极短,仅为约一千万年,在宇宙的漫长历史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类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极为罕见,数量估计仅有几十个。韩金林团队通过“中国天眼”的深度搜索,终于捕捉到了PSR J1928+1815这一宝贵样本。

PSR J1928+1815的自转周期为10.55毫秒,与伴星相互绕转的轨道周期仅为3.6小时,伴星质量至少相当于一个太阳。韩金林团队综合各项观测数据推断,该伴星应为高温氦星,脉冲星信号的掩食现象是由氦星甩出的星风物质遮挡所致。这一发现表明,PSR J1928+1815和它的伴星很可能已经经历了共同包层的演化阶段。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的审稿人对这一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将对双星系统公共包层演化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并有望为恒星群体演化、致密星吸积以及引力波源预测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观测依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