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迎来了显著的增长势头,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攀升至466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13%。
在这一波增长浪潮中,小米的表现尤为抢眼,凭借44%的出货量增长,成功逆袭成为全球出货量冠军,季度出货量达到了870万台。这意味着,在全球每售出的10台智能手环、手表等腕带设备中,就有超过一台来自小米。
小米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得益于全球消费需求的回暖,另一方面则归功于其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持续创新。小米通过推出多款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如小米手环系列和红米Watch系列,成功覆盖了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广阔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可穿戴手环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硬件层面,各大品牌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服务的深度。例如,健康监测、健身指导等核心功能不断得到升级和优化,设备之间的无缝联动以及基于订阅的服务模式成为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关键。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不仅仅是计步器那么简单,它们将能够与智能体脂秤、运动APP等同步数据,甚至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推送定制化的健身课程。开通会员订阅后,用户还能解锁更专业的健康分析服务,这种“硬件+服务”的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
与小米的强劲势头相比,苹果Apple Watch虽然依然占据高端市场,但面临着中低端市场崛起的挑战。随着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日益关注,小米等品牌凭借亲民的价格和全面的功能体验,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例如,红米手环5不仅具备心率监测、睡眠追踪等基本功能,还新增了多种运动模式和个性化表盘,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与实用性的双重需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厂商开始更加注重挖掘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再盲目跟风推出同质化产品。在可穿戴手环市场,谁能够准确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