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四川科技新突破:准环对称仿星器,能否成为下一个聚变发电“引擎”?

   时间:2025-05-23 22:56:5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的热土上,一项关乎未来能源的重大探索于成都自然博物馆揭开了序幕。5月23日,四川省科技活动周的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的目光。

活动现场,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的一位重量级人物——物理系副主任沈军峰,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沈军峰不仅是学院的中坚力量,更是准环对称仿星器团队的领航者。

镜头前的沈军峰,带着学者特有的沉稳与睿智,向记者揭示了准环对称仿星器的神秘面纱。这种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虽听起来晦涩难懂,但若提及《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或许能让公众略窥其一二。沈军峰自豪地介绍,四川目前正运行着两大核聚变装置,其中之一便是他们团队新建的准环对称仿星器。

谈及仿星器的特点,沈军峰表示,其稳定运行的参数和状态极为理想,被视为未来聚变发电装置的潜力股。然而,其加工技术之难,堪称世界级挑战。目前,全球仅有中美德三国掌握生产三维平面非平面模块化线圈的技术,而这项技术正是实现核聚变的关键。

沈军峰详细阐述了仿星器项目的进展:“我们已顺利完成了0.1特斯拉的运行阶段,验证了仿星器位形的精度。接下来,我们将迎来1特斯拉运行阶段的挑战,需要对线圈、诊断系统及加热系统进行全面升级,预计于2026年4月完成升级,以推进下一阶段的实验。”

作为四川省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准环对称仿星器的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沈军峰透露,由于装置要求精度高、建设周期长,他们在建设过程中遭遇了地基误差的棘手问题。几毫米的误差,对于这一精密装置而言,无疑是致命的。面对挑战,项目组集思广益,经过无数次的探讨与协调,最终通过重新设计加工中间过渡板,成功消除了误差。经过验证,结果与理论计算仅相差万分之一,达到了极高的精度标准。

沈军峰坦言,虽然距离真正实现聚变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他们对仿星器的研究,无疑为未来的聚变领域开辟了一条极具参考价值的道路。这不仅是对科学精神的坚守,更是对未来能源探索的勇敢尝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