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FAST天眼探秘:罕见毫秒脉冲星揭秘恒星演化新篇章

   时间:2025-05-24 15:38:1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在天文探索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团队由知名研究员韩金林领导,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成功探测到一个极为罕见的毫秒脉冲星系统。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恒星演化的新线索,还对致密星吸积物理及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悉,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审稿专家高度评价了该系统的独特性和科学价值,认为它将在恒星群体演化、引力波源预测等多个前沿领域引发新的研究热潮,有望深化我们对双星演化中公共包层阶段的认识。

在浩瀚的宇宙中,双星系统的演化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天文学家对单个恒星的演化过程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双星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机制仍充满未知。此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系统,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这个特殊的双星系统中,毫秒脉冲星与其伴星在极紧密的轨道上相互绕转,轨道周期仅为3.6小时。令人惊奇的是,这颗毫秒脉冲星有约六分之一的时间被其伴星遮挡,形成所谓的掩食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个伴星的质量远超一般掩食脉冲星的伴星,但由于其轨道狭小,无法容纳一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

韩金林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和模拟,推测这个伴星可能是一颗经历过公共包层演化的氦星。在双星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较大质量的恒星会率先演化成致密星,如中子星或黑洞。而较小质量的伴星在演化时,其物质会被致密星吸积,导致伴星体积膨胀,并最终与致密星一起在公共的氢元素包层中演化。这个过程中,致密星会贪婪地吸积伴星的物质,使其自转加快,并吹散公共的氢包层。

经过千年的演化,这样的双星系统会留下快速自转的致密星与高温氦星,在非常紧密的轨道上相互绕转。然而,这类双星系统在宇宙中的存活时间极短,仅为约一千万年,如同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因此,它们的观测和研究极为困难。

此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罕见的双星系统。它不仅验证了天文学家关于双星系统公共包层演化理论的推测,还为研究恒星演化、致密星吸积物理以及引力波源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限制。这一发现无疑将推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向更深层次迈进。

韩金林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利用FAST进行更深入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发现更多类似的天体系统,进一步揭示宇宙的奥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