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汽车领域的领头羊,其地位已无可争议。从车辆保有量、年度销量到技术革新速度,中国均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与行业活力。然而,在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征途中,市场繁荣背后隐藏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诸如行业内卷、不实宣传、盲目追求规模而忽视盈利、过分强调价格而牺牲品质等问题,正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面对这一现状,国家层面已采取行动。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了《关于综合整治重点产业内卷式竞争的通知》,明确指出将对汽车行业中的“虚假宣传”与“价格战”等乱象进行重点整治。这一政策导向,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期在多场合的呼吁不谋而合。魏建军强调,“求是”精神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三十余载的亲历者与改革开放的见证者,魏建军频繁发声,力图以“求是”态度揭示行业真相。他不仅是深受行业乱象困扰的中国汽车人的代言人,更是捍卫“中国制造”底线的坚定守护者。从揭露造假行为到警示资本风险,从倡导技术理性到推动产业链协同,魏建军的每一次发声都在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掩盖了数据造假、过度营销等深层次的危机。价格战导致的恶性竞争尤为突出,不少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取偷工减料、虚假宣传等手段降低成本。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全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2024年,汽车业利润率已降至3%,经销商亏损比例高达41.7%。
价格战的本质是对“销量规模”的盲目追求,部分造车新势力甚至通过虚增销量等手段制造繁荣假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供应链资源错配,更在真相曝光后给供应商带来巨额坏账,形成恶性循环。供应链的健康稳定,是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关键,但“压榨供应商”已成为部分主机厂的常态,严重威胁着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魏建军对此表示,长城汽车坚持与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健康合作关系,尊重员工,以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长城汽车的反内卷举措,体现在对技术研发的硬核投入上。以哈弗技术中心为例,该中心耗资50亿元,新车需经历从-40℃至60℃的极端环境测试,确保品质卓越。相比之下,部分车企仅满足于国标碰撞测试要求,忽视了更严格标准下的安全性。
魏建军对产业规律的敬畏,源于他创业初期的亲身经历。他深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代价,因此长城建立了“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货真价实。在虚假宣传方面,魏建军也持谨慎态度,他强调人机共驾的重要性,对部分车企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夸大宣传为智能驾驶的行为表示质疑。
面对价格战导致的利润蒸发和全产业链利润率跌破3%的严峻形势,魏建军表示,长城汽车宁愿销量下滑,也要坚守底线。其策略是砍掉亏损车型,聚焦高价值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真实突破。长城汽车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达104亿元,占营收比例5.2%,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元大关。
长城汽车拒绝同质化内卷,坚持品类创新和技术差异化战略。在智能驾驶方面,Coffee Pilot Ultra系统坚持人机共驾原则;在动力方面,自主研发的4.0T V8发动机打破了海外技术垄断。当新势力车企将激光雷达数量作为卖点时,长城则将成本投向全地形控制系统;当对手追逐配置内卷时,长城专注于极限工况下的质量验证。
针对中国汽车产业链“大而散”的问题,魏建军提出了构建“森林生态体系”的解决方案。该体系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实现多物种相互作用并持续进化。长城汽车已孵化出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并在动力电池领域成立了蜂巢能源,目前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品牌。这一生态体系强调共生共享、高效协同和技术自主可控,为整车赋能,共创价值。
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国之路,需要对抗浮躁,坚守品质。魏建军三十余载的造车历程,从聚焦SUV到拒绝增程技术,从自建试验场到推动供应链垂直整合,无不彰显着“求是”精神的重要性。他的呼吁正逐渐转化为制度力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魏建军坚信,汽车强国的根基在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和沙漠扬尘测试的车辙印上,而非资本市场的泡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