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欧洲航天局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方式来致敬这位“圆舞曲之王”。5月31日,他们将在太空中播放《蓝色多瑙河》,同时庆祝欧洲航天局成立50周年的里程碑。
为了将这首经典乐曲送达遥远的太空,欧洲航天局在西班牙部署了一个巨大的碟形天线,它将负责向宇宙传输这首名曲的无线电信号。乐曲以光速在太空中传播,仅仅1.5秒后就能抵达月球,4.5分钟内掠过火星,37分钟后接近木星,4小时内则可传至海王星。更令人惊叹的是,大约23小时后,这首乐曲的信号将穿越240多亿公里的星际空间,最终抵达目前距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
为了向全球观众同步展示这一壮举,维也纳交响乐团计划在31日进行现场流媒体直播,并通过维也纳、马德里和纽约三座城市的多处公共场所大屏幕进行展示。为了预防任何技术故障,播放的版本是提前录制的,而现场演奏部分将作为伴奏。
维也纳旅游局对此次活动表示高度赞赏,认为向太空播放这首“最著名的华尔兹乐曲”是对之前星际广播中遗漏这首曲子的“宇宙错误”的纠正。事实上,早在1977年,美国航天局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上携带的镀金铜制唱片中,虽然收录了多位西方古典音乐家的作品,如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但遗憾的是并未包含施特劳斯的作品。
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在一份声明中强调:“音乐以它独特的方式穿越时空,将我们紧密相连。”
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蓝色多瑙河》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自1867年在维也纳首演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甚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此次欧洲航天局的选择,无疑是对这位伟大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一次崇高致敬。
这次活动也彰显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追求和对艺术文化的传承。随着乐曲信号在太空中不断传播,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的传递,更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象征。
在遥远的星际空间中,“旅行者1号”将接收到这份来自地球的礼物,它不仅是音乐的旋律,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体现。这次活动无疑将激励更多人对宇宙和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人类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