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近期正式揭晓了其定位为“豪华高性能SUV”的新车型YU7。与此同时,首批小米SU7车主正迎来购车一周年的纪念日,车险续保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些小米车主究竟会选择哪家保险公司的服务呢?
据行业观察,小米参与投资的财产保险公司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去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了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巴天星保险)的筹建申请,并要求在一年内完成所有筹建工作,即最晚于今年10月开业。
尽管法巴天星保险尚未正式成立,但从其筹备组在招聘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来看,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保险公司由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大众汽车金融服务海外股份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股东背景涵盖了法国、中国和德国。其中,四川银米科技是小米旗下全资子公司,雷军为实际控制人,持有高达90%的股份。目前,法巴天星保险正在招聘涵盖前中后台的17个岗位。
然而,小米汽车客服表示,目前小米汽车App内的官方投保渠道仅支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对于小米参股筹建的保险公司尚不了解。
客服还透露,只有通过官方投保渠道购买上述四家保险公司的车险,车主才有资格以1299元的价格购买小米无忧服务包,该服务包包括免费上门补胎、基础保养喷漆、维修护理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不少车企开始亲自涉足车险业务。这些车企凭借对自家车型、零配件以及出险数据的深入了解,具有显著优势。据交银国际发布的研报,车企在渠道、配件维修、保险销售以及客户交互方面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但在专业经验、模型定价和理赔服务上仍有待提升。
新能源车企在发展车险业务上具备三大优势。首先,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新能源车企能够获取更多关于驾驶行为的实时数据,从而提供更合理的车险定价。其次,新能源车企通常拥有全面的汽车生态布局,从客户数据、驾驶行为数据到自营零配件和维修服务,都可以在车企App中完成,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最后,车险业务也为车企提供了反馈机制,有助于车企在车身设计和配件更换方面做出调整,提升车辆安全性和降低风险。
在车企涉足车险业务的案例中,造车新势力多采用成立或收购保险经纪或代理公司的形式,而直接收购或成立自营财险公司的情况较为少见。例如,小鹏汽车成立了广州小鹏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并全资收购了青岛妙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推出了自营保险业务,但主要在美国本土开展;蔚来汽车通过全资收购汇鼎保险公司并改名为蔚来保险经纪公司;理想汽车则全资入股了银建保险经纪公司。小米目前也控股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北京厚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更倾向于直接成立财险公司。广汽集团、一汽集团、吉利控股和比亚迪等均已涉足车险业务。其中,广汽集团发起的众诚保险是国内首家挂牌新三板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吉利汽车持有合众财产保险有限公司33.33%的股份,一汽集团通过多个子公司入股鑫安汽车保险有限公司。
在新能源车企中,仅比亚迪和特斯拉开展了自营车险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全资收购易安财险后更名为比亚迪财险,自2024年5月开业以来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财险已成功扭亏为盈,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52亿元,净利润576.83万元。比亚迪财险的车险业务主要来自直销渠道,一季度7.50亿元的签单保费中,车险占比高达99.87%,车均保费为4300元。
尽管头部险企在车险市场份额上占据显著优势,但新能源车企凭借对自有品牌车辆的全面掌控,或许能够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车险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通过承保自身品牌车辆,新能源车企有望在车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