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两大科技巨头百度与华为在2025年上半年的尾声,不约而同地迈出了重要一步,各自宣布了全新的开源计划,这一举动在业界激起了广泛反响。
百度此次推出的文心大模型4.5系列,堪称豪华阵容,一举发布了10款模型,涵盖了从47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MoE)模型到30亿激活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再到30亿参数的稠密型模型等多种类型。尤为百度不仅开源了预训练权重,还提供了推理代码,这一举措无疑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展现了百度的满满诚意。
与此同时,华为也宣布了开源计划,包括盘古70亿参数的稠密模型和盘古Pro MoE 72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以及基于昇腾的模型推理技术。其中,盘古Pro MoE大模型尤为引人注目,它虽然参数量高达720亿,但在实际运行中仅激活160亿参数量,通过动态激活专家网络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性能上的“以小搏大”,表现甚至可媲美千亿级模型。
从曾经的“闭源拥护”到如今的“开源拥抱”,百度与华为在开源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无疑反映了业界风向的变化。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在去年夏天表示开源是“智商税”,认为闭源模型才是商业竞争中的利器。然而,随着DeepSeek等开源模型凭借低成本高效率引发全球关注,以及搜索逐渐成为AI工具和助手的标配,百度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今年,百度不仅宣布文心一言全部免费,还上线了深度搜索功能,并最终决定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并开源。
华为在开源问题上的权衡与纠结同样引人关注。从业务层面看,华为基于昇腾的军团及政企业务线在算力买卖上面临一定压力。但华为最终选择加入开源大军,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外界对昇腾算力和模型能力的疑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速抢占市场高地,应对国际竞争。
这场集体开源行动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考量。随着AI进入“应用为王”的时代,开源成为了加速技术落地、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从成本角度看,百度和华为选择此时开源,意味着它们已经将成本降至较低水平,大模型推理成本的递减为开源提供了可能。而在商业化方面,开源并不意味着放弃商业价值,反而可以通过提供高级企业级解决方案、定制化服务、API接口和云服务等方式,构建商业闭环。
在百度和华为之前,阿里已经通过一系列有竞争力的开源大模型和魔搭社区,积极布局AI开源生态。腾讯混元也开源了混合推理MoE模型Hunyuan-A13B以及3D生成模型等。阿里的开源成绩尤为亮眼,通义团队已经开源了200多款模型,通义千问Qwen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3万,全球下载量超过3亿。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开源大模型的发展对开源社区和整个产业都是好事,模型开源和开源社区发展是推动AI产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开源也带来了挑战。对于华为和百度来说,开源意味着其他企业和开发者可以基于它们的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可能会出现与内部业务竞争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这要求它们持续进行技术优化以保持竞争优势。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To B项目的成败与软件是否开源关联不大,本质上取决于厂商的产品能力、交付能力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理解。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开源与闭源并存的多元环境正推动着行业在竞争与共生中不断前行。百度、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通过开源计划,不仅加速了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也为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