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概念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变革正在加速推进。这股浪潮不仅催生了AI+教育、AI+医疗、AI+金融等一系列新概念,更促使企业核心业务系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升级。
然而,AI+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涉及算力、模型、数据等多个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如何能让AI像水煤电一样,成为企业触手可及、易于应用的通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一挑战,不仅关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更直接关联到一个区域未来十年的经济活力。
近期,2025华为开发者大会的召开,为这一议题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会上,金山办公、美宜佳、广汽集团等企业作为广东地区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数智化转型中的经验与成果,展现了AI+在赋能千行万业方面的广度和深度。这些实践,无疑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广东解法”。
回顾过去,AI+的落地曾面临诸多挑战。高昂的软硬件成本、复杂的模型训练过程、以及技术与业务场景的脱节,都是阻碍AI+普及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华为云等云厂商的崛起,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华为云通过构建AI时代的云底座,不仅降低了AI应用门槛,更推动了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在降低应用门槛方面,华为云凭借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有效提升了算力使用效率;同时,盘古大模型5.5的引入,更是实现了推理效率的显著提升。ModelArts Studio一站式大模型工具链的推出,更是从算力、模型、工程能力等多个维度,为AI+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技术与业务场景的融合方面,华为云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以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为例,该平台整合了数据合成、模型开发、仿真验证、云边协同部署等端到端能力,为企业提供了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的大模型体系。这一平台的推出,不仅加速了具身智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更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将AI与业务场景相结合的可能性。
在广东地区,AI+的落地更是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2025年4月,广东省公布的《广东省“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全力构建全链条AI应用生态体系,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计划培育一批示范应用场景与示范案例。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AI+在广东地区的落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在政策的引导下,广东地区的AI+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该区联合华为云等多方打造了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门槛。芬豪香精便是受益者之一,通过引入AI智能调香助手,该企业的香料分析环节工作量大幅减少,产品研发周期也显著缩短。
在汽车领域,广汽集团同样依托华为云的全栈AI能力,打造了AI中台,有效提升了研发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目前,该AI中台已被广泛应用于训练数据生成、智能体、测试工程数字人等多个场景。
零售领域同样不乏亮点。美宜佳携手华为云和中科院软件所,共同打造了AI+IoT+美宜佳业务平台的零售智能体,并将其应用于3.8万家门店管理中。在2025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美宜佳还与华为云成立了“鸿蒙联合创新实验室”,并签署了鸿蒙生态联合创新合作协议,旨在推动零售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这些实践案例,不仅证明了“以云为引擎、以场景为抓手”的创新范式在广东地区的可行性,更展示了AI+在赋能千行万业方面的巨大潜力。在华为云的使能下,广东地区的AI+实践已经跳出了“点状试验”的初级阶段,正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