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工智能,这家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近期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意在香港主板上市。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赵越,其创业历程颇具传奇色彩。
赵越最初考入的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医学班,原本规划是“八年制直博”后成为一名医生。然而,他对医学兴趣不大,反而对选修的电子和控制系统情有独钟。在本科第五年,他毅然决定退学,重新考研进入本校的智能控制研究所。在校期间,他带领团队参加RoboCup小型机器人足球赛,三次夺得世界冠军,这让他对机器人领域的热情彻底被点燃,也促使他最终投身于这个行业。
2020年,赵越在上海创立了仙工智能,专注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细分领域。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他就将公司做到了机器人控制器行业的头部,特别是在2023至2024年间,仙工智能连续两年稳居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
赵越近期接受了访谈,分享了他的创业历程和对行业的看法。他提到,在创业初期,供应链中断、物流停滞以及芯片短缺等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加速推进控制器内部芯片的国产化替代,不仅解决了供应链问题,也促进了国产芯片行业的发展。
当被问及投资人最关注的问题时,赵越透露,他曾被问过关于机器人行业终局的三个深刻问题:未来智能文明将呈现何种状态?达到这种终局需要多久?以及投入多少资金能加速实现终局并确保公司成为关键角色?这些问题让他持续思考了很久,也促使他对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赵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通用模型(AGI)的发展,未来智能文明将呈现开放多元的状态,机器人也将演化出多种形态,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垄断所有机器人品类。他预计,未来机器人市场将高度个性化,无论是B端还是C端,都会呈现“千人千面”、“千场千面”的特点。
关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阶段,赵越表示,他们内部将机器人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初期。在这一阶段,需要攻克的关键点是软件通用化与硬件场景化的平衡,以及如何让通用硬件在复杂场景中兼具效率与成本优势。
赵越还透露,仙工智能选择扮演“行业催化剂”的角色,通过打造模块化硬件平台、低代码开发系统、标准化运控体系,降低行业创新门槛,加速行业进化。他们的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已渗透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且具备很强的行业适应性。
对于未来,赵越表示仙工智能将继续聚焦控制技术,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控制技术。他们计划通过大模型与传统算法的融合,提升机器人对复杂场景的泛化能力,同时保持工业场景中的精度、效率与安全性。在市场定位上,他们将继续充当通用化控制方案提供者,为整机厂商提供标准化控制器及软件框架,加速行业生态成型。
最后,赵越给新入局的机器人行业创业者提出了三个建议:不要被表面“内卷”吓退,要从“客户共创”开始,以及保持快速学习能力。他强调,保持热情与好奇心是驱动长期投入的底层动力,而创业本质是持续解题,过度纠结困难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