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集团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决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8亿元)。这一战略举措旨在通过AI技术,推动博世在软件、传感器技术、高性能计算单元以及车载通讯类零部件等领域的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预计到2035年,相关业务的收入将突破10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33亿元)。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在发布会上强调了公司对科技的不懈追求。他指出,从创始人罗伯特·博世时代起,博世就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热情和探索精神。这一理念在罗伯特·博世的故居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这座1911年建造的别墅不仅展示了先进的升降灯设计和通风系统,还陈列了罗伯特·博世的狩猎战利品,彰显了他对生活和科技的双重热爱。
哈通博士进一步表示,博世的AI投资将覆盖全球范围,特别是在中国和欧洲的汽车相关业务上。他指出,博世正在智能出行、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四大板块全面加速AI的落地应用。例如,在电动自行车领域,AI技术能够优化续航管理,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在建筑工地,墙体探测仪能够轻松识别金属构件和电缆;而在厨房中,博世的8系嵌入式烤箱能够自动识别超过80种菜肴,并自动设定合适的烹饪模式和温度。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Tanja Rueckert博士补充说,博世正在同时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自主人工智能。自主人工智能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具有高度自主性,能够自主决策并采取行动。博世已在德国、匈牙利和印度的多个工厂投入使用了相关应用,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向市场推出首批智能体产品。
在汽车业务方面,博世将其视为AI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领域。哈通博士指出,博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部署了多种基于摄像头的辅助驾驶技术,并在中国与欧洲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展开了合作。特别是在中国,博世与奇瑞汽车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从项目定点到量产仅用时18个月。哈通博士高度赞扬了中国研发团队的速度和效率,表示他们使用中国的云服务器和本土数据进行开发、测试,并具备完整的产品开发能力。
博世还积极利用其全球化的优势,帮助中国车企出海。博世智能驾控出海业务协调人王春愚表示,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法规繁杂、本地化适配难以及供应链保障等。博世通过提供不同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支持中国客户克服这些难题。
尽管对中国市场的先进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博世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仍表现出审慎态度。针对当前业界关于“一段式端到端”与“模块化端到端”的争论,博世选择了更适合ADAS领域的模块化端到端模型。这一模型保留了感知、融合、预测与规划三个AI模块,并在模块间使用了扩展化的人工智能接口,以确保系统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哈通博士强调,博世当前的目标是巩固“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通过积累大量数据和经验,为未来的技术升级和法规出台做好准备。同时,博世也明确表示,他们将在与业务直接相关的领域内应用人工智能,而不是盲目追求技术扩张或涉足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