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产汽车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其英国和欧盟的供应商提出了延迟付款的要求。这一举措据称是为了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末增加公司的现金储备。邮件内容显示,6月份的付款将被推迟至8月15日,甚至部分可能延至9月,但供应商并非被强制接受这一安排。
日产汽车为供应商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维持原付款时间,另一种是接受延迟付款并获得利息补偿。据估算,通过此举,日产汽车能够从十几家英国和欧盟的供应商处额外获得约59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98亿元)的自由现金流。日产方面表示,这一做法旨在改善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同时不会给供应商带来成本压力。
对于这一策略是否将扩展至中国供应商,日产中国方面未予正面回应,仅表示不对猜测性报道进行评论。这一态度引发了业界对于日产汽车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上的灵活性和策略调整的猜测。
据分析,企业要求供应商延长付款期限以释放资金的做法并不罕见。日产汽车在一份声明中强调,公司正与部分供应商在更灵活的付款条件下合作,以支持其自由现金流。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教授指出,日产汽车在现金流方面面临挑战,此举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经营压力,但同时也反映了公司经营状况的不佳。
东海东京情报实验室的资深分析师Seiji Sugiura则认为,这一举措表明日产汽车在融资方面遇到困难,希望通过推迟支出来缓解当前的财务压力。日产汽车的财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其2024财年净亏损达到670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35亿元),与上一财年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日产汽车业绩的下滑与其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表现不佳密切相关。在中国市场,面对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日产汽车缺乏有效对策,销量出现下滑。数据显示,去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约为69万辆,同比减少12%,较2021年的高点已减半。纪雪洪教授认为,随着电动化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遭受了巨大挑战,加之经营缺乏亮点,加剧了业绩的恶化。
为了扭转业绩,日产汽车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2月,公司宣布将调整成本结构以实现降本。同时,日产汽车表示将重新审视战略,积极探索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人事方面,日产汽车于3月任命伊万·埃斯皮诺萨为首席执行官。埃斯皮诺萨上任后,宣布了包括裁员和缩减全球工厂数量在内的多项计划,旨在到2027财年达成约5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50亿元)的成本削减目标。
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表示将继续加大投资。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在上海车展期间表示,到2026年底,东风日产将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建技术中心以容纳更多员工。这一举措显示出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寻求新机会的决心。
然而,对于日产汽车如何在中国市场重拾竞争力,纪雪洪教授认为,公司需要利用中国的人才和供应链优势开发出更好的车型,以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并拓展至全球市场。这一观点为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