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汽车市场告别“内卷”,价格战降温,高质量发展成新方向

   时间:2025-07-05 14:43: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股新的风向标。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限时一口价”促销活动,转而实施新的购车政策。与此同时,特斯拉中国也对外宣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的售价将上调1万元。这一系列动作被业界视为汽车市场“价格战”即将告一段落的信号。

回顾今年前五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2.7%和10.9%。然而,在产销两旺的背后,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却令人担忧。不少整车企业利润微薄,上游供应商的账期被不断拉长,下游经销商也面临亏损的困境。整个汽车市场呈现出一种“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怪现象。

这种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汽车行业无序的“价格战”。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再到“豪车大幅打折”和“限时一口价”,短短三年内,汽车市场已经历了四轮激烈的“价格战”。虽然“价格战”在家电、手机等行业并不罕见,但当汽车行业也陷入这种无序竞争时,其对产业生态的破坏性便显得尤为突出。

无序“价格战”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增加销量,但长期来看,却会严重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引发一系列问题。有的企业为了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投入,导致行业整体竞争力下降;有的企业则利用市场地位,向上下游企业施压,延长账期,转嫁成本,威胁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更有甚者,通过偷工减料、减质减配等手段降低成本,严重破坏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有人认为无序“价格战”对消费者有利,因为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低的价格。然而,汽车作为一种高价值的耐用消费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无序“价格战”的持续升温,很可能会导致车企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产品质量,从而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汽车行业这种无序的“价格战”显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完整、生产组织方式智能化、创新能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而汽车行业这种内耗性的竞争,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和要素,还抑制了创新活力的释放,阻碍了供需之间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此次车市“价格战”能够踩下刹车,一方面是因为车企“降价提量”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以某头部车企为例,今年上半年其月销量已稳定在30多万辆。这表明,单纯依靠降价来刺激销量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内卷式”竞争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中汽协发布的倡议书得到了行业的积极响应,工信部也明确表示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也强调了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的重要性。会议提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为汽车行业下一步的治理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汽车行业必须摒弃无序的“价格战”,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创新和服务的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