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电宝行业的剧烈动荡中,罗马仕成为了风暴眼中的焦点,其遭遇堪称惨重。
近期,罗马仕的多款充电宝3C认证被撤销,随之而来的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的关闭。7月6日凌晨,罗马仕正式发布了停工停产的通知,标志着这个曾经连续11年稳居天猫“双11”移动电源品类销量冠军、年出货量超过5000万件的行业巨头,以一种近乎仓皇的姿态告别了自己的辉煌时期。
罗马仕的倒塌并非毫无征兆,其根源在于长期对质量控制的忽视以及对供应链风险的放任。此次危机不仅映射出罗马仕自身的困境,更是充电宝行业无序发展的一个缩影。
早在6月,北京多所高校因罗马仕20000毫安充电宝自燃概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发出停用通知。面对这一危机,罗马仕最初态度强硬,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反而试图淡化问题,导致舆论风波愈演愈烈。直至法律风险凸显,罗马仕才匆忙宣布召回49万余台产品,但此时,品牌信任已荡然无存。
事实上,罗马仕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关注早已不是首次。从2017年广东质监局抽检不合格,到2019年因电芯组装缺陷召回3792台产品,再到2020年河北市场监管局判定其产品不合格,罗马仕的质量问题频发。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罗马仕充电宝的投诉中,45%与安全隐患相关。
罗马仕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价格屠夫”策略。为了维持低价,罗马仕选择了低价的电芯供应商,并默许经销商寻找小厂代工,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例如,行业普遍采用的NTC热敏电阻,罗马仕直到2019年才开始使用,比行业平均水平晚了4年。这种技术滞后,使得罗马仕的产品在极端条件下更易发生热失控。
据罗马仕内部员工透露,由于追求低价,罗马仕给予经销商的利润极低,导致一些经销商在获得生产许可后,会选择不知名的小厂进行代工,充电宝内部材料真假难辨。因此,尽管年出货量高达5000万件,罗马仕却首先倒下,引发了网友的调侃:都是卖得太多了惹的祸。
罗马仕事件只是充电宝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充电宝行业的价格战已经白热化,以罗马仕某款20000mAh充电宝为例,其售价从2021年的140元降至2025年的69元。然而,一枚安全可靠的优质电芯成本约为40至50元,加上其他物料成本,一个充电宝的基础成本至少在50至60元。为了压缩成本,品牌方要求供应商降价,供应商则通过使用次品电芯或外包给中小厂来维持利润。
例如,安克充电宝的召回事件,就是由于供应商将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生产,该工厂涉嫌违规替换了电池正负极间隔膜的原材料,导致隔膜存在失效风险。此次召回的产品中,不乏基础款产品,价格范围在149至229元之间,罗马仕的召回款价格也在75元至200元之间。这种低价竞争的恶果,在行业抽查数据中一目了然,近年来充电宝行业抽查不合格率持续攀升。
即使是高端品牌如安克,也难以逃脱供应链风险的波及。2025年6月,安克因电芯问题召回了71万余台产品,暴露了供应链管理的漏洞。充电宝行业的代工模式加剧了质量把控的难度,品牌方通常只负责设计和销售,生产环节外包给代工厂,导致品控链条断裂。此次事件中,作为多家品牌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公司因违规更换材料,导致其69款电芯产品的3C认证被暂停或撤销。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头部供应商和头部品牌,也难以完全避免供应链风险。此前,3C认证测试依赖工厂送检样品,部分厂商可能利用这一漏洞,在量产时替换关键材料或转包给未经验证的代工厂生产。如果品牌方未对批量供应的电池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便难以察觉生产环节的偷工减料。
巧合的是,在这次事故爆发之前,充电宝行业已经迎来了新的技术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意见,意味着移动充电宝的新国标即将出台。相关企业也采取了更加直接的措施,如安克创新与宁德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采购高能量密度电芯,组建安全专家团队,搭建大数据平台监控生产全流程。绿联则下架所有使用安普瑞斯电芯的产品,切换为其他优质供应商。
技术门槛的提升和线上渠道品控升级正在同步发力。京东、天猫等平台要求商家提供每批次产品检测报告,对“3C认证”标识实施AI核验,一旦发现虚假标识立即下架。这直接导致低价劣质产品被市场淘汰,安全性能更高的产品销量暴涨,安全溢价开始被消费者接受。
然而,这一切的代价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在购买充电宝时,消费者需要学会辨别是否有3C认证,判断价格是否合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69元的充电宝背后,是企业将合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安全;100元与200元的价差里,隐藏着本该由品牌承担的品控责任。罗马仕的倒下,或许标志着行业野蛮生长的终结,但消费者仍需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为企业的失误和行业的滞后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