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产业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正逐步成为衡量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基石。四川省近期推出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贯通天府”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不仅为全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还凭借其庞大的市场潜力、成熟的生态体系及精准的政策扶持,成为吸引高质量产业项目和高端资源的热门领域。
该行动计划首先展现了一幅万亿级生态的发展蓝图。四川目前已在电子设备制造、纺织等17个行业大类中建立了20个综合及行业节点,标识解析量超过300亿次,位居全国前列。这一坚实的基础,如同肥沃的数字土壤,为企业的入驻与快速发展提供了即插即用的便利条件。
展望未来,行动计划设定了到2027年的宏伟目标:建成超过30个二级节点,构建一个高密度、广覆盖的标识解析网络;服务的企业数量将突破11000家,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应用生态;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均将超过550亿次,数据流通效率将迎来质的飞跃;在“15+N”重点产业链中,将打造超过100个典型应用场景,为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成功模板。
行动计划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识解析体系的全面贯通,将重塑产业链协作模式,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效果,这也是吸引产业投资的关键所在。计划鼓励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牵头搭建标识解析应用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实时共享,优化生产计划与物流配送,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水平。对于龙头企业而言,这是巩固其行业地位、拓展生态边界的重要机遇。
在产业集群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围绕标识解析建设“产业大脑”,这是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的关键举措。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数据的跨主体共享,产业集群将突破传统的协作壁垒,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等环节形成高效协同,从而大幅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一策略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等四川的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强链补链”的精准方案。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标识解析体系的普及为它们提供了低成本接入工业互联网的宝贵机会。通过参与产业链的信息共享,中小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从而在细分领域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