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电宝品牌罗马仕因被多所高校禁用而登上热搜,紧接着在六月中旬宣布召回49万余台充电宝,这一连串事件迅速将该品牌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充电宝行业的另一巨头安克创新也未能幸免,紧随罗马仕之后发布了召回公告,涉及71万件基础款移动电源,这一数字直接刷新了国内充电宝行业的召回规模。
罗马仕的困境在七月上旬进一步加剧,据内部员工透露,除了处理召回事宜的人员,其余员工均已暂停工作。罗马仕自2013年起,连续11年蝉联天猫“双11”移动电源品类销量冠军,然而此次危机却使其声誉受损严重。
安克创新的召回风波同样波及了其海外市场。六月期间,安克创新在海外连续发起两次大规模移动电源召回,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消息,召回产品数量超过百万。这一事件导致消费者对安克创新充电宝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在其抖音直播间内,“能否带上飞机”和“是否有3C标识”等问题频繁出现。
面对消费者的疑虑,安克创新在直播间内反复强调在售产品均带有新国标3C标识,并提供了退货退款、换货和代金券补偿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免费为消费者邮寄防火袋,以便安全寄回问题产品。安克创新还加大了在销售渠道对产品安全性的宣传力度,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名称和宣传图均突出显示了3C认证标识。
安克创新副总裁熊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事故源头指向电芯供应商,供应商未经同意私自变更了原材料。然而,尽管安克创新将责任归咎于供应商,但其对供应链的监管不力问题也随之暴露。多位消费者反映,安克创新的充电宝定价高于罗马仕等其他品牌,而此次却因同一供应商的同一零部件出现问题,让消费者对其高价的合理性产生质疑。
安克创新以其轻资产运营模式著称,创始人阳萌多次表示公司专注于研发、品牌和销售,而将生产制造环节外包。这种模式在过去十余年里为安克创新带来了丰厚回报,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然而,对生产制造环节的外包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供应链的把控力。
充电宝行业的“代工”模式使得品牌方大多只负责营销和渠道,而供应商在利润被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容易忽视合规问题,加剧了供应链的风险。一位深圳充电宝代工厂的工作人员透露,品牌方对供应链监管宽松时,工厂容易在电芯、线路板等零部件上降低成本,这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此次安克创新在国内外召回的充电宝总量超过200万台,按产品价格全额退款计算,直接损失在数亿元之间。更值得关注的是,充电储能类产品作为安克创新的营收支柱,若继续依赖当前的代工模式而无法强化供应链管控,此次充电宝暴露出的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安克创新的故事始于2011年,以“Anker”品牌切入市场,十余年间产品线已拓展至三大核心品类,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在充电宝危机爆发前,安克创新被视为跨境消费电子领域的标杆企业。尽管此次召回风波未对其二级市场表现造成明显冲击,但市场的担忧并未消散。
安克创新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同时线上收入和亚马逊平台的收入贡献占比较大。这意味着外部政策变动或平台规则调整都可能对其经营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摆脱“充电宝一哥”的标签,安克创新在多元化道路上的探索并不顺利,多个新业务团队已被关闭,目前仅声阔耳机取得了一定成果。
此次充电宝百万召回事件虽然未撼动安克创新的基本面,却暴露了其深层矛盾。安克创新既需要依赖充电储能业务支撑增长,又不得不面对代工模式下的质量风险;既想通过多元化发展摆脱单一品类标签,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在新赛道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