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正面临产能利用率的严峻考验,行业内部对于如何有效提升产能利用率的讨论日益激烈。近日,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相关部门正酝酿新的行动方案,旨在综合解决当前汽车产能问题。其中,重新定义汽车产能、优化产能布局及资源配置成为热议焦点。
近年来,汽车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呈现下滑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为72.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略低于规模以上工业的75.0%水平。这一数据与2017年的82.2%高峰相比,下滑明显。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明确表示,鉴于全球汽车工业的产能过剩现状,吉利决定不再新建汽车生产工厂,避免重复建设。这一表态再次将“产能过剩”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当前燃油车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部分企业已停业倒闭。他透露,现有燃油车产能超过3000万辆,而新能源车产能虽已建成2000多万辆,但多为新建产能,“油电”转换仅消化了200万至300万辆的燃油车产能。
然而,市场上却存在部分车型提车周期长、交付困难的现象。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实则反映出汽车产业深层次的症结。一位合资品牌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行业整体看似产能过剩,但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仍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市场研究机构LMC Automotive的报告预测,到2028年,全球汽车产能利用率将降至65%,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进一步下滑至60%。面对这一挑战,部分自主车企已开始尝试出海,并在电动化浪潮下加速产能的转型和升级。
上汽大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15年起,上汽大众上海制造基地便率先推进转型,成为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为一体的现代化总部园区。近期,上汽大众还对江苏基地进行了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上汽大众工作人员透露,此次调整旨在整合资源、提升生产效率,并提前规划全国基地的排产,以进一步推进向电动汽车生产的转型。
同样,本田中国也在积极应对产能问题。去年7月,本田中国宣布将关闭中国境内部分整车生产线,以加速电动化转型。其中,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调整了部分生产线,并投产了新能源工厂。
自主品牌岚图汽车也对武汉黄金口工厂进行了改造升级。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仅用14个月和2亿元资金,就让一座94.5万平方米的工厂焕然一新。相比建设新工厂,改造升级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投入,还提升了生产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汽车产业正加强质量管理、优化产能布局。在政策引导下,不少车企正在整合资源、提升生产效率,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准备。面对产能利用率的挑战,汽车制造业正通过创新和实践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