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了解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停车难”为切入点,建成投用合肥市首个“充电+”多功能集成综合体,有效融合光伏发电、公益服务与商业配套,为全省开发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开样本”。
“充电+光伏”深度融合
据了解,该项目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自走式公共停车楼,全额配比充电桩(197个车位),日均可充电约2.3万度,满足800辆新能源车需求,有效填补区域充电空白。其最大亮点在于屋面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并网发电,结合雨水回收等绿色设计,获评市二星级绿色建筑,是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充电+公益”暖心服务
项目创新配套工会驿站,设置餐饮、便利店、休息室、阅读娱乐等专属区域,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充电+休憩”一站式服务,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温度与城市包容度。
“充电+商业”便捷生态
项目采用“充电+商业+公益”运营模式,招商引入洗车、租车、售车等新能源相关业态。车主在充电间隙即可完成车辆维护,形成便捷高效的服务闭环,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设施使用黏性。
该项目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扩容升级,更是建设运营理念的创新。它成功将单一的充电功能拓展为集绿色能源应用、便民公益服务、商业价值挖掘于一体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节点,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功能复合叠加、服务效能倍增,有效促进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品质提升。该模式为全省开发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记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