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编剧柏邦妮在一档播客中的感慨,道出了行业的普遍心声。从数据上看,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上半年,尽管长视频平台新上线了271部剧集,数量上略胜一筹于去年同期,但热播期的集均有效播放量却大幅下滑。
具体来看,仅有一部《漂白》的集均播放量超过了5000万,而4000万以上的也仅有《藏海传》和《国色芳华》两部。3000万成为了难以跨越的门槛,仅四部剧集得以突破,包括《难哄》、《折腰》、《六姊妹》和《雁回时》。即便是国民级演员孙俪、王宝强主演的剧集,如《蛮好的人生》、《乌云之上》和《棋士》,集均播放量也仅徘徊在2000万左右。
对比2024年同期,前十名剧集的集均播放量均超过了3000万,剧王《庆余年第二季》更是达到了1.1亿的惊人数字。一年之间,头部剧集的数据差距显著,中腰部剧集更是大面积哑火,近300部新剧中,大部分悄无声息地上线又下线,未能激起任何波澜。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指出,当前长剧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大量注水剧集将被淘汰,高品质、高溢价的剧集将脱颖而出。尽管头部剧集的数量会减少,但只要有一部好剧集出现,其溢价能力将更为强大,一部头部作品的价值将远超过去的三部。
然而,在高溢价长剧尚未崭露头角之际,短剧却来势汹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达到6.62亿人。短剧平台红果的月活用户数也在迅速增长,与优酷视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长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数增长停滞,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自2021年达到峰值后,一直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爱奇艺的付费用户规模也曾因《狂飙》而短暂增长,但随后又大幅下降,且不再公布会员数。广告收入同样承压,爱奇艺的品牌广告收入从2018年的近110亿萎缩至2024年的40多亿,今年Q1继续下行。
面对困境,长视频平台纷纷选择“提质增效”,通过减少数量、提升质量来应对。到2025年一季度,主要平台均实现了整体盈利,行业格局趋于稳定。然而,在爆款缺席的市场中,免费的短剧是否会进一步蚕食长视频的增量空间,成为新的未知数。
优爱腾芒等平台不再盲目追求爆款,而是更加注重内容的确定性和投资回报率(ROI)。腾讯在线视频BU执行委员会董事长孙忠怀表示,腾讯视频的内容策略已从过去的“不计代价赌超级爆款”转变为“提升整体项目的成功率,降低平均项目的亏损水平”。
爱奇艺则通过减少集数和时长,增加项目数和总预算来调整策略。王晓晖提到,80%的作品应迎合市场,而剩下的20%则应重视艺术价值,尝试突破天花板。这意味着,能够任性试错的项目已经越来越少。
优酷也深化了精品内容的布局,推出了全新厂牌“优酷原创”,以“强叙事”、“系列化”、“国际视野”为重心,致力于讲述好故事。虽然表达各异,但三大平台的目标一致:提升项目成功率,同时打造头部高溢价剧集。
行业制片人桃子表示,现在平台对项目的ROI极为重视,倾向于选择表现良好、有名气的主创团队,对剧本的评估也愈发严格。这导致腰部和金字塔底部的编剧接不到活儿,部分编剧如罗茜已转行或转向短剧创作。
柠萌影业董事长苏晓指出,四大视频网站已成为剧集的主要投资方和产能发动机。过去,平台可以支撑亏损买剧以吸引用户和会员增长,但现在用户增长迟缓,平台不得不降低产能以求盈利。然而,市场不能进一步萎缩,一年两百多部的剧集数量是坚守的底线,数量是质量的前提。
面对短剧的冲击,优爱腾芒选择加入战局。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纷纷布局竖屏短剧,通过精品化分账模式吸引优质内容方。不同于红果的“免费+广告”模式,优爱腾延续了长视频的“会员+付费”模式,追求内容溢价而非流量规模。
在剧综增长疲软的背景下,短剧成为长视频平台的一个增量。然而,优爱腾无法复制红果的模式迅速突破下沉市场,且单部精品化短剧对会员和广告的拉升作用尚无法与头部长剧相比。优爱腾平台短剧的爆款率也远低于红果。
长视频平台还在积极探索AI、出海和IP变现等转型路径。腾讯视频成立了AI影视表达工作室,探索AI技术在影视创作和消费领域的可能性;爱奇艺则在AI方面更聚焦用户体验,推出了“跳看”和“桃豆”等智能功能。出海方面,爱奇艺与多个国际平台达成合作,腾讯视频的海外版WeTV也取得了显著增长。IP变现上,爱奇艺加快了线下乐园的开发,并进军内容电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