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近期将EA211发动机改造为增程器,并搭载于ID.ERA增程车型上,这一举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款发动机曾广泛应用于朗逸、速腾等车型,如今却以增程器的身份亮相,声称要向造车新势力发起挑战。然而,现实情况是否真如此乐观?
大众此次对EA211 1.5T EVO II发动机进行了大幅升级,引入了米勒循环和保时捷同款的VTG可变截面涡轮,热效率也从35%提升至40%。尽管这些数据看似亮眼,但与国产阵营相比却显得逊色不少。奇瑞的增程器热效率高达44.5%,长安更是达到了43.31%,即便是理想汽车使用的新晨动力也优于大众。所谓的“技术碾压”在对比之下显得底气不足。
消费者对于大众的这一举措反应如何呢?增程车的核心体验在于“纯电驾驶感+无续航焦虑”。大众虽然在NVH调校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增程器启动时的平顺性上能否超越理想L系列的“无感介入”仍是个未知数。面对华为赋能的问界智驾系统,大众的Momenta方案又能展现出多少竞争力?
更为关键的是价格因素。造车新势力在价格战中已杀得难解难分,零跑C16六座增程SUV的起售价仅为15.58万元,且配置丰富。若大众依然以合资品牌的姿态定价30万元以上,恐怕会步ID系列纯电车的后尘——展厅内人头攒动,但真正掏钱买单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大众入局增程赛道,无疑是传统巨头在新能源浪潮中的一次自救尝试。然而,仅凭一款热效率并不突出的“魔改发动机”就想实现降维打击,显然不太现实。造车新势力已经用销量证明,技术可以赶超,但一旦在用户心中占据位置,即便是老牌巨头也不得不遵循新的游戏规则。大众真正的考验并非技术本身,而是能否放下身段,与国产车进行正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