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造车遇冷,传统与外资车企双重夹击,加速突围迫在眉睫

   时间:2025-07-17 01:34:3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新造车领域经历了一波动荡。六月末的冲刺并未能延续至七月,新造车企业在进入七月后迅速显露出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七月的首周,销量大幅下滑,尽管第二周有部分企业逆势上扬,但整体颓势依旧难以掩盖。

在新造车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市场竞争,更有不少企业热衷于互相攻击。近期,关于汽车采用手机芯片的争议便沸沸扬扬,各车企间的口水战不断。然而,这样的争斗并未带来预期的市场效应,反而让消费者对双方都产生了反感,转而选择传统车企。

自去年以来,在电车行业中表现最为亮眼的,竟是一家国产传统车企。这家企业在电车领域迅速崛起,今年更是势头凶猛,已稳固占据国内电车市场第二的位置,与榜首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其稳健的发展态势,无疑为新造车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当众多车企还在筹划进攻策略时,这家传统车企却采取了保守策略,进行内部整合以降低成本。这一举动似乎预示着它嗅到了行业的一些变化。随后,它对汽车行业的账期整改、价格战的控制等举措,都体现了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七月头两周的销量数据发布后,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销量大幅下滑,这进一步凸显了上述传统车企的前瞻性。毕竟,这家企业曾多次经历汽车行业的兴衰周期,对行业的周期变化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在行业低谷期,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才是生存的关键。

外资车在电车领域的突破也值得关注。丰田新推出的电车在市场上看到了希望,为此,丰田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丰田的利润丰厚,足以支撑它在中国汽车行业的艰难时期坚持下去。

日产虽然一直不被看好,但其轩逸车型依然热销,稳居热销榜前三。依靠轩逸的热销,日产得以维持市场地位。近期,日产推出的N7电车月销量已达6000多辆,在电车领域逐渐站稳脚跟。

面对传统车企和外资车的双重围剿,新造车企业的压力日益增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不再是新造车的专属领地,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难度相较于燃油车更大。许多新造车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依赖外购核心部件,这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护城河。随着传统车企和外资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断突破,新造车企业的未来之路恐怕将更加艰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