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机构热议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压铸老兵”旭升集团站上新风口

   时间:2025-07-18 13:05:35 来源:览富财经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7月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利好消息不断,相关概念板块在A股市场掀起一波又一波浪潮。

在此背景下,信达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机构纷纷发布人形机器人相关研报,其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相同观点,即以镁合金为关键材料的轻量化行业发展大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券商的推荐标的中,旭升集团(603305.SH)多次被列入首要位置。

轻量化大势所趋

随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逐步探索各种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暴露在真实环境,续航、运动响应速度、安全性等关注度提高,轻量化可以减少能耗、提升运动灵活性,有望成为机器人发展趋势。

以特斯拉为例,Optimus Gen 2,相比前一代人形机器人,第二代机器人拥有AI大模型的加持,体重比一代减少10kg,步行速度加快30%,身体控制能力增强。

随着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机器人逐步走出实验室,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人类活动,如马拉松、拳击赛、工厂实践等。

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共吸引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最终6支机器人队伍完赛,实现了30%完赛率。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如马拉松这类真实环境中展示技能,也暴露了不少产品性能短板,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其中之一就是轻量化,不仅能够提升续航、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增加场景的适用性。

东吴证券研报也指出,轻量化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夕的进修课。轻量化可以解决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几大痛点—续航、散热、零部件性能不达标、灵活度不足等,因此特斯拉、优必选等主流主机厂正在发力。

从路径上看,人形机器人实现轻量化主要可通过结构优化、零部件替换、原材料替换三个角度出发。

具体而言,结构优化主要可通过集成化设计、仿生结构设计、去冗余设计来降低所需零部件数量。零部件替换主要通过采用更高性能的产品实现,如采用更高效率和功率密度的电机,使得其能够在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下输出较大的功率,进而降低所需电机数量。

原材料替换主要逻辑为采用更低密度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主要替换部位为机器人外壳、精密零部件等。

其中,镁合金被认为是理想的轻量化材料。相比铝合金,镁合金的密度是1.74g/cm3,是铝的2/3左右,不到钢的1/4,使用镁合金作为汽车零部件材料具备明显的轻量化优势,在一些支撑结构、结构件等领域有望渗透。

以某公司推出的一款镁合金机器人为例,通过整机展示、镁合金部件与传统铝合金部件的直观对比,凸显了镁合金在机器人轻量化方面的显著优势。机器人高速性能提升5%,功耗降低10%,同时降低运输、安装成本。这款机器人适用于3C、新能源、食品及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展现了镁合金在机器人应用的广阔前景。

“压铸老兵”有望成为核心玩家

据悉,镁合金成型工艺可分为液态、半固态、塑性三大类。

其中,液态成型主要为压铸法;塑性成型主要为轧制、热挤压、冲压。以上四类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当前镁合金成型工艺主要采用压铸法,工艺成熟且生产率高,但产品质量仍需要提高。

半固态成型技术为镁合金未来技术趋势,过去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和制造业薄壁件。半固态成型技术主要利用金属从液态向固态转变(即液固共存)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进行成形。

从工艺角度看,主要可分为触变、流变两种,可以解决压铸镁合金产品耐腐蚀性差这一重要缺陷,被认为是镁合金大规模发展的核心助推器。相较于液态压铸,其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金属材料的状态。从性能角度看,由半固态技术生产的镁合金产品可实现对铝合金等材料替代。

旭升集团成立于2003年,始终以铝合金轻量化技术为核心,深耕新能源汽车主业,同时前瞻布局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形成“技术深耕+跨界突破”的双轮驱动格局。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新能源轻量化领域的领跑者。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旭升集团充分发挥全球化客户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轻量化解决方案。通过成立大客户技术专班,构建从材料研发到量产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全球产能协同布局。

2024年,公司成功研发半固态注射成型的电机壳体,并已跟国外某客户就镁合金电驱壳体项目开展正式合作,实现了镁合金开拓的突破。在研项目包括变速箱壳体、三电系统壳体等多个核心产品。未来,公司将加速在客户端导入镁合金产品,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轻量化领域核心玩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