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AI)正逐步成为UX设计领域的一股革新力量。微软数字部门走在这一变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将Microsoft Copilot等前沿AI技术融入设计与开发的日常流程,旨在重塑产品开发的协作模式。
这一变革首先在设计师的工作流程中初露锋芒。以往,设计师需要为产品的每个界面精心制作原型,而现在,生成式AI的加入为这一流程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微软数字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亚尼斯·帕尼亚拉斯形象地描述道:“这就像是在创作一本‘活页笔记’,每一页都在不断地演变。”在用户体验的关键节点,AI成为了引领设计师突破传统框架、探索非线性设计风格的“领航员”。
帕尼亚拉斯进一步解释,由AI驱动的设计产品与传统的桌面或移动应用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与设计师、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的日常交流中,他深刻感受到,在这种全新的场景下,产品开发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方式亟需新的定义。微软数字工作室采用了Fluent AI设计语言,结合大型语言模型(LLM)驱动的Copilot,以及简洁直观的图形界面和动态生成的情境卡片,实现了界面元素的“即时互动”,与生成式流程实现了无缝衔接。设计师的工作重心也因此转向了优化提示词的表达逻辑、设计动态自适应卡片,以及在用户体验场景中追求一致性。
这一转变不仅限于设计流程,更对整个产品开发团队的协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借助AI,团队能够快速对齐计划与目标,打破了传统线性工作流程的局限,实现了各领域人员的紧密协作。帕尼亚拉斯举例说,以往设计师需要等待研究、原型、开发等步骤全部完成后才能开展工作,而现在,设计师可以直接与产品经理、工程师同步设计提示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微软数字工作室的设计师们仍然在使用Figma等流行的设计与原型工具,但他们的设计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计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线性流程,而是一个更加开放、灵活的框架。帕尼亚拉斯指出:“设计已经演变为一系列可能性的集合。”这种变化对设计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推动他们与其他角色更加紧密合作的契机。
统一员工体验团队的首席UX经理劳拉·伯格斯特伦补充道,她的团队还为工程师制定了Copilot响应的“标准化指南”,以确保AI能够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语气提供一致、可靠的回复。她强调,尽管生成式AI功能强大,但用户体验和设计团队仍然需要对体验质量与结果负责。因此,他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与工程、数据科学团队实现“高效协作”。
生成式AI的引入不仅改变了设计流程,还在优化用户测试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传统设计师只能抽样测试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无法覆盖所有场景,因为这将耗费大量时间。而AI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其在UX领域全面落地后,有望实现所有使用场景的全面覆盖,从而实现更精确、高效的测试。
高级UX设计师维克多·阿尔巴哈德利认为,AI有望改变他的核心工作——测试并找出设计中的问题。他指出,在开发应用时,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需求目标以及可能存在的体验障碍。然而,要从用户对设计的体验中抽样分析并将结论推广到整个设计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AI能够“洞察”人类无法独自覆盖的所有细节,从而在未来实现整个应用的全面测试。
AI还在重塑用户体验本身。伯格斯特伦说:“过去,我们的体验输出是线性的,一个操作系统上叠加产品和应用。而现在,有了各种Copilot、扩展功能以及在不同界面上完成任务的新方式,这一切都需要让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和使用。”要实现这种体验,需要大量的设计思考,同时数据质量也至关重要。
伯格斯特伦看到了AI在帮助员工处理日常事务方面的巨大潜力,从寻找最佳停车位到筛选最适合的员工福利,甚至助力设施管理等。她还提到,AI可以协助经理整合多方反馈,与员工绩效评估相关联。阿尔巴哈德利则认为,AI甚至可以帮助员工自己撰写绩效评估,通过访问会议记录、日历和项目信息,AI能够轻松与用户协同撰写评估。
面对这些变革,有人担忧工作的未来。但帕尼亚拉斯持乐观态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类创造的。每当这些维度发生变化时,我们最终都会重新定义它们。关键是要有这种主动思考的态度。”伯格斯特伦也认同这一点:“核心问题从未改变。但现在,有了能够预判需求、预测可能性的智能助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