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嵊泗县泗礁镇北岙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与自然融合的实践活动正在进行。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架装备精密传感器的无人机在师生的共同瞩目下腾空而起,宛如一只矫捷的海鸥穿梭于海岛之上,迅速攀升至指定高度,按照预设航线对海岛的地形地貌展开了智能化勘测。
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这一重要时刻,来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群大学生,带着满腔热情与实践精神,踏上了舟山嵊泗县泗礁岛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他们的目的,是深入挖掘这座海岛的独特资源,探索将人文魅力与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动力的创新之道。
这群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影像,构建出泗礁岛的三维立体模型,使得海岛的全貌跃然眼前。同时,他们还结合了嵊泗县的遥感影像数据,精心绘制了一份详尽的土地利用变化图,这份图表记录了海岛近二十年的变迁轨迹。通过计算植被覆盖指数,他们深入分析了嵊泗县的生态环境状况,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为海岛的发展现状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画像,为未来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在泗礁岛上,实践团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他们不仅在由鱼雷洞改造而成的抗战革命纪念馆内,深切缅怀了东海抗战的烽火岁月,还深入海岛的大街小巷,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调研。借助GIS技术,他们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了一套可实时更新、可实施、可监管的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体系,为嵊泗岛的未来发展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的规划方案。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海岛旅游的现状与需求,实践团还对来往的游客和民宿经营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通过与民宿经营者的深入交流,他们不仅掌握了民宿的经营模式、客源结构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关键信息,还就环境保护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践团对民宿的分布进行了细致的空间分析,并结合周边的旅游资源,为民宿经营者提出了整合资源、提升游客体验的具体建议。
据实践团的负责老师介绍,团队将继续深化对调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海岛的红色文化,深度体验海岛的生态文明。同时,他们也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发挥所学所长,为嵊泗县的海岛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海岛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