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邬贺铨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发言中,他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指出人工智能正迈向AI Agent和Agentic AI的新阶段,标志着互联网正式步入智能体时代。这一变革不仅为互联网赋予了新的特质,还引发了功能、业态及体系架构的深刻变化。
邬贺铨详细阐述了智能体的构成,它融合了“大模型、记忆系统、工具调用及规划能力”,超越了简单执行的范畴。智能体能够通过反馈机制分解任务,逐步执行,并灵活调用包括API、向量搜索引擎、数据库查询及代码生成在内的多种软件工具。更令人瞩目的是,它还能通过MCP模型上下文协议与外部算法工具交互,这些工具涵盖软硬件,如传感器、机器人乃至人形机器人等,甚至能连接到打印机和网络外设。
智能体的记忆机制同样值得关注,它包含三层结构:首先是参数层,通过持续训练不断完善;其次是激活记忆层;最后是外部长期记忆层,从数据库和知识库中调用信息。这些记忆虽已训练并存储,但仍需在智能体运行中不断积累、更新与丰富。
谈及智能体时代互联网的应用,邬贺铨指出,在2B领域,智能体作为一种服务存在,通过标准接口连接外部智能体,提供低代码平台,解析代码需求,助力构建智能体应用。嵌入式智能体则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如药物研发中的文献筛选、分子模拟,供应链管理中监控产线吞吐量,以及通过经营资金智能体监控企业合同和现金流状况以决定信贷决策。在医疗诊断领域,影像分析、基因检测、病例分析的智能体联合工作,生产制造商则利用工业智能体优化产线运营和库存管理。
邬贺铨还分享了Gartner的预测数据:到2028年,33%的企业将嵌入Agentic AI,约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自主完成。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