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机器人行业掀起了一股上市热潮,多家知名企业纷纷踏上了IPO征程。7月18日,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标志着这家备受瞩目的机器人公司正式迈出了上市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也被外界视为其借壳上市的预兆。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彰显了机器人企业的雄心壮志,也预示着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资本涌动。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翼菲智能、埃斯顿、凯乐士在内的多家机器人公司以及上游供应商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特别是在6月份,递交申请的公司数量更是激增。这股上市潮不仅为早期投资这些公司的资本提供了退出渠道,也极大地提振了一级市场投融资的信心。
在资本市场上,机器人企业的融资活动同样活跃。7月21日,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三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涵盖了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星航资本、京东等知名机构。跨维智能、星海图、云深处、星动纪元等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也在7月份获得了亿元级别的融资。
与去年相比,资本对机器人行业的热情显著升温。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今年上半年的融资事件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这一趋势表明,尽管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诸多挑战,但资本对其未来潜力持乐观态度。
然而,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多数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以优必选为例,尽管其已上市并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但近年来仍持续亏损,现金流动性紧张。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优必选不得不频繁进行配股融资。
与优必选相比,一些未能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则面临更大的资金困境。这些企业往往需要在一级市场中寻求资金支持,以维持研发和市场拓展。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及时获得资金“补血”的企业往往容易掉队。例如,成立多年的达闼机器人就因融资不顺而陷入困境,出现欠薪、裁员等情况。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人形机器人企业仍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为了寻找应用场景,这些企业纷纷引入具有实业背景的投资方。例如,智元机器人通过获得正大集团的战略投资,将在新零售、康养服务等垂直领域进行全场景业务探索。宇树科技也与中国移动等巨头合作,中标了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消费机器人等行业的商业路径已经相对成熟。这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大,盈利能力受限。因此,它们更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开拓更多市场。许多企业将海外市场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并计划通过上市获得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例如,翼菲智能就计划在拉丁美洲及欧洲市场委聘服务代理,并在香港成立分公司以促进海外业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