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复旦“星河启智”平台:以AI赋能科学,打造开放协同科研新基建

   时间:2025-07-27 12:48:28 来源:文汇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上海,这座科技与自然交融的城市,再次迎来了全球瞩目的科技盛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6日,随着夕阳余晖洒满黄浦江两岸,世博中心内,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汇聚了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产业领军人物及青年科研精英,共同探讨科学智能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论坛的重头戏之一,便是“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及“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的震撼发布。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漆远,以无限光年创始人的身份,阐述了将平台打造为开放协同科研“新基建”的愿景,旨在构建科学家主导的全链路AI赋能体系,让各领域科学家站在科学智能的聚光灯下。

漆远教授指出,科学智能正步入2.0时代,科学家借助智能化科学推理、动态决策规划及实验闭环的智能体(Agentic AI),如同拥有了“AI望远镜”,能够直击科学前沿问题的核心,探索未知的奥秘。这一转变,标志着科学智能从“AI赋能科学”迈向了“以科学家为中心”的新阶段。

他进一步解释,过去AI科学家在物理、化学等领域的跨界突破,是科学智能1.0时代的辉煌成就。然而,真正的科学繁荣需要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参与。他们拥有深厚的专业洞见,却因AI技术门槛而受限。因此,“星河启智”平台应运而生,成为连接科学家与AI的桥梁,实现科学家主导的2.0时代。

作为全链路科学智能开放平台,“星河启智”提供了从数据、模型、算力、实验验证到众研社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汇聚了12个科学领域、超过4万个数据集、总量达12PB的高价值科学数据,并构建了“科学智能模型万能仓”,预置了200多个前沿模型,大大降低了科学家使用AI的难度。

算力是AI在科学领域深入发展的关键。科学研究常需在GPU密集型与CPU密集型的计算任务间频繁切换。“星河启智”的特色智算平台,通过底层技术优化,实现了GPU与CPU算力的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计算效率,为特定科研场景带来数倍乃至千倍的加速。

在数据流通与干湿实验闭环方面,“星河启智”同样展现出独到之处。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基于信任的科学数据生态,解决了数据权属及贡献计算的问题。未来,数据贡献将转化为积分,兑换算力等资源,激励数据共享。平台还致力于打通干湿实验,实现AI模拟预测与真实物理世界实验的无缝衔接,促进科学家、实验室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布,是“星河启智”平台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这是全球首个聚焦早期中华文明的AI大模型,由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模型整合了甲骨金文、方志舆图等海量史料,深度融合了复旦在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学术底蕴,成为人文学科的得力助手。

该模型不仅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将人文科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论,如批判性思维、证据链考据等,通过多智能体工作流的形式嵌入模型架构,创造了新的文科大模型范式。在回答高难度、争议性问题时,模型能提供具备完整证据链且可溯源的深度分析,成为研究人员的强大助手。

“星河启智”平台与一系列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相互赋能,展现了上海的独特优势:依托顶尖综合性大学的深厚学科积累,协同新型研发机构的AI工程能力,共同攻坚重大科学与人文问题。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上海发布”,不仅展示了科学智能的最新成果,更描绘了构建开放、包容、协作的全球科学知识生态的美好愿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迭代,科学智能的成果正逐步转化为普惠产品,让更多人有机会利用开放共建的科学平台,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科学无界的理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