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泉州,这座昔日以“刺桐帆影”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于7月24日迎来了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盛大启幕。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
作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泉州移动紧跟数字中国战略步伐,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号召,致力于双千兆网络的全面覆盖。通过5G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泉州移动为泉州构建起一个“融合百业、兴盛万物”的数智生态,为这座城市打造数字丝路标杆注入了强劲的移动动能。
为确保互联网大会顺利进行,泉州移动对大剧院、歌舞剧院及6家酒店共8个活动地点进行了周密的网络保障工作。他们完成了273个小区的两轮摸底测试,对59个4/5G小区进行了扩容,并在大剧院现场部署了应急通信车,全方位保障了活动期间的网络覆盖和容量需求。
在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现场,泉州移动服务团队以一站式微笑服务,迅速响应并解决了跨国通信问题,为中外来宾提供了贴心周到的通信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
当泉州古港的晨钟与5G信号相遇,宋元的商船与云端的数据流邂逅,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正翻开“数智新篇”。论坛主办方表示,选择泉州作为举办地,是对历史文脉的致敬。而泉州移动正通过技术创新,让千年海丝文化焕发新生。
在泉州,近五万座4/5G基站如繁星点点,覆盖了城乡每一个角落,实现了行政村100%的网络覆盖。沿海区域的5G网络深度渗透,景区、高铁等重点区域的网络畅通无阻。西街高阶网络自智示范区的建成,更是让古城焕发出了智慧的光彩。在此基础上,5G-A商用的“再升级”,9个重点场景的3CC示范区与低空智联网的构建,为文化传承与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处世遗古迹,是古丝路历史的“活化石”。泉州移动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选址和技术创新,实现了全部世遗古迹的移动专线高速网络全覆盖。AI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测等物联网设备的接入,为文物保护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数字屏障。在洛阳桥等世遗景点,泉州移动通过AR全景沉浸式游览、3D mapping楼体全息等“黑科技”,打造出了“可感知、可互动”的历史体验场景,让游客在扫码后即可领略到宋代桥梁的细节复原,夜间楼体光影秀更是生动再现了蔡襄建桥的典故,让“海内第一桥”在数字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泉州作为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双试点”城市,传统产业焕新的任务艰巨,大规模技术改造势在必行。泉州移动推动“5G+AI+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泉州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数字文明续写着海丝发展的新篇章。
在蚶江石湖港,5G无人集装箱卡车穿梭往来,多路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边缘计算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运用,让港区作业如虎添翼。福建公司提供的智慧港口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危险品堆区的智能巡检、港机的远程精准控制、船舶进闸的高效调度,为泉州港跻身中国海港城市第一梯队注入了“数智动力”,也为论坛探讨“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面对泉州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压力,泉州移动从智能制造、智能质检、智能仓储、智能销售等环节入手,全方位推进纺织行业柔性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安踏5G AGV项目、百琪智慧物流园、信泰5G全连接工厂、浔兴5G未来工厂等多个龙头企业的标杆信息化项目相继诞生,全面助力泉州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46万多家民营企业与9个千亿产业集群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泉州移动正以生态协同为民营经济注入新动能。他们协同生态伙伴创建了“泉州产业数字化服务联盟”,利用“算力+网络+AI”的基因图谱,打造了一系列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实现“华丽转身”。
在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生产线质检环节,泉州移动与嘉德利电子联合研发的AI瑕疵检测系统,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质检,质检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升。与汇成针织的合作中,他们将DeepSeek大模型深度植入MES系统、WMS系统,打造了纺织行业的专属“AI数字专家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设备运行数据、能耗波动等信息,实现了设备异常响应速度的大幅提升和能耗的显著降低。与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5G全连接智慧工厂,更是充分利用5G+新型信息技术,实现了产能、质量、工艺、计划和成本五个方面的智能化管理,以及全设备数据的5G生产可视化,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丝路”承古通今,刺桐古港再次扬帆起航。泉州移动将继续以数智技术为笔,以双千兆网络为墨,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数智海丝”的新画卷,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出“移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