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力集团,这个以“一支好笔”陪伴了无数学生与职场人士的品牌,正站在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上。深耕文具行业数十载,得力曾凭借高性价比和广泛渠道网络构建起坚实的市场壁垒。然而,随着电子屏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以及Z世代消费观念的转变,得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文具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增量空间有限。2024年,得力集团的全年营收达到402.35亿元,但增幅仅为7.13亿元,显示出主业盈利的疲软态势。尤其是传统文具品类,如书写工具、学生文具和办公文具,增长缓慢,部分品类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一趋势背后,是行业整体出货量的下滑,以及得力在传统市场份额拓展上的困难。
面对市场变化,得力曾试图通过布局“谷子经济”——即联名热门IP推出文具产品,来吸引年轻消费者。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689亿元,增长率高达40.63%。得力联名了多个头部IP,推出了一系列联名产品。然而,高昂的IP授权费和直播营销成本,以及热门IP生命周期的短暂,使得联名产品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同时,加盟商对二次元文化和“谷子经济”理解不足,运营能力有限,导致产品滞销,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在传统文具主业增长乏力和“谷子经济”探索遇阻的双重压力下,得力开始寻求跨界转型,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容带动了充电桩市场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6月,得力推出了首款7kW功率的家用新能源充电桩,主打高性价比策略,试图以实用功能和低价打开市场。
然而,得力在新能源领域的跨界之路并非坦途。充电桩市场已形成专业运营商主导的局面,得力作为新入局者,品牌认知度不足,市场声量较小。同时,得力缺乏充电桩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沉淀,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可能影响产品的长期竞争力和迭代速度。得力传统的文具销售渠道难以适应充电桩销售的需求,安装售后服务体系也尚不完善,制约了市场拓展。
尽管得力新能源业务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且处于亏损状态,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渗透为得力提供了潜在的增长机会。得力需要在技术研发和服务网络上持续投入,建立差异化竞争力,以在未来实现新能源业务的突破。同时,得力也需要通过精益管理改善传统业务的盈利质量,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布局的关系。
得力集团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作为文具行业的佼佼者,得力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增长动能,让“文具帝国”焕发新的活力,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