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通胀来袭,大宗商品暴涨预警,家庭资产配置需谨慎布局

   时间:2025-07-29 08:04:48 来源:米筐投资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场名为“反内卷”的运动意外地触发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了市场参与者对通胀预期的重新审视。

上周,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一波显著的上涨行情,多个关键品种的价格频频触及涨停。具体来看,焦煤价格飙升36%,玻璃价格上涨26%,多晶硅也录得了16%的涨幅。即便是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猪肉价格,也上涨了6%。

在经济学中,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衡量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PPI主要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而CPI则更侧重于衡量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历史数据显示,通胀周期往往始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随后带动PPI上扬,最终传导至CPI。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归因于企业减产导致的供需失衡,这一趋势无疑将加速7月PPI的上行压力。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远期市场也发出了通胀即将升温的信号。据彭博社数据,中国五年期利率互换与一年期利率互换的利差已经扩大至3个基点,这标志着市场利率结构开始趋于正常化。

利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通常呈正相关。在通胀环境下,为了补偿货币贬值的风险,借贷利率往往会随之上升。反之,若通胀预期减弱,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倾向于锁定长期低利率。利率互换市场的变化,反映了资本对未来经济信心的提升以及对通胀预期的调整。

然而,关于此轮通胀的高度,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首先,消费者购买力不足是当前制约CPI上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从历史趋势来看,通胀与利率均呈现出下行态势,因此本轮通胀能否突破上一轮峰值尚存疑问。政策层面的调控以及南向资金加速流入香港并配置债券类资产等现象,也暗示着本轮通胀可能不会过于猛烈。

政策方面,高层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表达了关注,并采取了提高保证金、降低持仓量等措施以稳定市场。这些措施表明,尽管政策鼓励去产能以摆脱价格低迷,但并不希望市场波动过大影响资本市场和就业稳定。

南向资金的大量流入香港并配置债券类资产,则揭示了市场部分参与者的保守态度。尽管港股市场表现强劲,但近半数的南向资金仍倾向于配置防御型资产以获取稳定收益。这一趋势从侧面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和力度仍持谨慎态度。

在此背景下,普通家庭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采取稳健策略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建议采用二八比例配置,即两成资金投资于国内风险资产如股票和商品类基金,以捕捉市场机会;八成资金则长期配置于防御型资产如存款和债券,以确保资产安全。

对于希望赚取“反内卷”政策带来的超额收益的投资者,可适当配置部分风险资产。同时,鉴于通胀对债券市场的不利影响,保守型投资者可等待债券价格回落后再进行布局。若国内无风险收益率难以满足需求,可考虑利用香港等外围市场的高利率环境进行长期投资。

为了方便米宅粉丝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我们特别提供了香港保险渠道。香港储蓄型保险以其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成为防御型资产的优选。该类产品还提供多种货币选择,有助于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适合有出国、旅游、子女教育等需求的家庭。

对于认可上述资产配置逻辑并希望寻求更广阔投资空间的投资者,欢迎联系我们的资产配置师进行详细了解。我们将根据您的具体需求,为您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